六陳頂

六陳頂

LIU CHEN D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串雅補》卷一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1%
肝經 20%
胃經 14%
大腸經 9%
膀胱經 5%
心經 4%
腎經 3%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六陳頂方中包含巴豆,主要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之功效,用以治療頑固性便祕,尤其適用於寒凝氣滯、腸胃積滯之便祕。

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功效。其性峻猛,不可單味使用,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以緩和其毒性,並增強療效。

在六陳頂方中,巴豆與其他藥物配伍,例如陳皮、枳實等,可增強其通便效果,同時也起到緩解其毒性的作用。因此,巴豆在六陳頂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頑固性便祕。

六陳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經常用於治療濕熱、痰鬱等症狀。其中,雄黃的加入是此方的一大特色。雄黃,即硫化砷,具有較強的解毒、消腫以及抗菌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雄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有效排除體內的濕熱之邪,提升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此外,雄黃對於痰濕積聚的狀況也能發揮一定的化痰作用,促進體內的氣血運行,使經絡通暢。

然而,由於雄黃的毒性,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免產生副作用。六陳鼎中的其他藥材如陳皮、茯苓、半夏等,則協同發揮作用,達到健脾化濕、理氣解鬱的效果。因此,雄黃的存在不是隨意添加,而是基於其特效,與方劑的整體功能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使六陳鼎在中醫藥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

六陳頂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六陳頂方劑中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抑制濕邪,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瘙癢症狀。
  2. 收斂生肌:白礬性收斂,能加速皮膚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六陳頂方劑中常用於治療瘡瘍、溼疹等疾病,白礬能起到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加速病竈的恢復。

白礬的使用需謹慎,應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六陳頂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六陳頂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而半夏能有效去除痰濕,使肺氣通暢,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亦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濕阻滯胃氣,導致的嘔吐、反胃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六陳頂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容易引起嘔吐的藥物,添加半夏可起到保護胃氣,防止嘔吐的作用。

六陳頂方劑中含有天南星,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祛痰止咳: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六陳頂方劑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天南星在此方中可幫助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2. 開竅醒神: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之功,可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狀。六陳頂方劑中加入天南星,可幫助患者恢復神志,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陳頂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哮喘痰症」,專治痰飲壅盛、氣逆喘促之證。古代醫家認為,哮喘多因痰濕內阻、肺氣上逆所致,而此方以峻烈之品配合化痰藥,意在攻逐痰飲、開閉平喘,適用於痰涎膠結、胸膈痞悶或喘急痰鳴之實證。


二、組成與治療邏輯

  1. 巴霜(巴豆霜,1錢)

    • 特性:辛熱大毒,峻下逐水,破痰攻積。
    • 作用:借其猛烈之性,開通氣道,攻逐頑痰宿飲,解決痰壅氣閉之急症。
  2. 白土(豆腐製,2錢)

    • 推測:可能為伏龍肝(灶心土)或高嶺土,經豆腐製後減其燥性。
    • 作用:健脾護胃,吸附痰濁,兼緩巴豆之烈性。
  3. 雄黃(3錢)

    • 特性:辛溫有毒,燥濕祛痰,辟穢解毒。
    • 作用:輔助化痰,兼治痰濕蘊結所致之壅滯。
  4. 枯礬(4錢)

    • 特性:酸澀寒,收斂化痰,蝕瘡祛腐。
    • 作用:固化頑痰,減少痰涎分泌,助痰液排出。
  5. 半夏(5錢)

    • 特性:辛溫燥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作用:主攻脾胃濕痰,協調氣機,平喘降逆。
  6. 南星(6錢)

    • 特性:苦辛溫,祛風化痰,破結消積。
    • 作用:專化經絡風痰,與半夏協同增強化痰之力。

治療原理

  • 攻逐為主:以巴豆為君,配雄黃、枯礬直攻痰癖,迅速開泄閉塞。
  • 燥濕為輔:半夏、南星助脾胃運化,從源頭減少痰濕生成。
  • 固護為佐:白土製法緩和峻藥毒性,綠豆粉為丸亦解其熱毒。
  • 整體協同:針對痰飲「黏、滯、壅」的特性,逐痰與燥濕並行,氣順則喘自平。

總結

此方以「峻藥緩投」為法,透過逐痰、燥濕、降氣三層作用,適用於痰實閉肺之急症,屬「急則治標」之策。然須辨證明確,因藥性猛烈,非虛證或輕症所宜。

傳統服藥法


巴霜1錢,白土(豆腐制)2錢,雄黃3錢,枯礬4錢,半夏5錢,南星6錢。
上為細末,綠豆粉為丸。
每服3分,冷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六陳頂, 出處:《串雅補》卷一。 組成:巴霜1錢,白土(豆腐制)2錢,雄黃3錢,枯礬4錢,半夏5錢,南星6錢。 主治:哮喘痰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