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壺丸

青壺丸

QING H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壺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能有效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可降逆止嘔,對於脾胃不和、痰濁上逆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青壺丸通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氣逆喘咳、噁心嘔吐等病症,而半夏的功效恰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因此被納入方劑中。

青壺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祛風止痙: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緩解。
  2. 開竅化痰:天南星具有開竅化痰之功效,對於痰濁阻滯經絡、神志不清、言語謇澀等症,能起到疏通經絡、化痰開竅的作用。

因此,青壺丸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增強其祛風止痙、開竅化痰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壺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痰濕痰」,意指因風邪或濕邪所致之痰證。風痰多見眩暈、肢體麻木、痰多易咳或突發性痰壅;濕痰則常見胸悶、嘔惡、痰黏白稠、肢體困重等。青壺丸通過燥濕化痰、理氣健脾,以化解痰濁壅滯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半夏、天南星

    • 半夏(湯泡):辛溫有毒,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濕痰要藥,湯泡減其毒性,增其化痰之效。
    • 天南星(湯泡):苦辛溫,專祛風化痰,尤善治風痰眩暈、頑痰膠結,與半夏相配,風痰濕痰併除。
  2. 臣藥:神曲、白朮

    • 神曲:消食導滯,助脾胃運化,防痰濕再生。
    • 白朮:健脾燥濕,從源頭阻斷痰濕生成,符合「脾為生痰之源」之理論。
  3. 佐使藥:枳實、薑汁

    •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結,與白朮相配(寓「枳朮丸」之意),健脾行氣並舉,治痰先治氣。
    • 薑汁:既可解半夏、南星之毒,又能溫中止嘔,助痰濕從中焦消散。

全方配伍邏輯

  • 化痰為本:半夏、南星直接攻逐痰涎。
  • 健脾為根:白朮、神曲健脾助運,斷痰之化源。
  • 理氣為用:枳實調暢氣機,氣行則痰消。
  • 薑製為輔:薑汁既解毒又引藥入中焦,強化溫化寒痰之效。

推論功效延伸
此方除治風痰濕痰外,或可旁及胸膈痞滿、痰阻氣滯之輕症,然皆需基於痰濕實證而用。全方側重溫燥,體現「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經旨,然未用甘草緩和,恐因痰濕壅滯需速祛之故。

傳統服藥法


半夏1斤,天南星半兩。
各湯泡,曬乾,為末,薑汁和作餅,焙乾,入神曲半兩,白朮末二兩、枳實末二兩,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壺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七引《葉氏錄驗方》。 組成:半夏1斤,天南星半兩。 主治:風痰濕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