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如意膏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和止嘔消痞的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肺經,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如意膏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而半夏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起到化解痰濕、止嘔降逆的作用。同時,半夏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加強其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如意膏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腫止痛: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疼痛,天南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與如意膏中其他消腫止痛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通經活絡:天南星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對於因氣血不通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如意膏(丸)**主治以下證候:
- 小兒痰喘氣促:痰濕壅肺,肺氣上逆所致喘息、呼吸急促,痰聲漉漉。
- 咳嗽連聲不已:痰阻氣道,肺失宣降,咳嗽頻作難以止息。
- 冷熱二證皆可用:方中藥物配伍兼顧溫化與清解,寒痰或熱痰所致咳喘均能加減應對。
- 小兒龜胸:長期痰熱壅肺,胸廓畸形如龜背之狀(類似現代「佝僂病」或肺脹變形)。
- 風痰停飲,積聚心胸:風邪引動痰飲,停滯胸膈,導致胸悶氣逆。
- 唇紅面赤,咳喘胸高:痰熱交阻,肺氣閉鬱,化熱之象明顯,見胸骨隆起如「覆掌」。
此方核心在於化痰降逆,針對痰濕或痰熱壅塞肺系,影響氣機升降之證,尤其適用於小兒體質稚嫩、痰飲易聚者。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炮製特色
- 半夏(炮裂):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炮製後減其毒性,專功化痰止咳。
- 南星(炮裂):苦辛溫,祛風化痰、解痙定驚,炮製後緩其峻烈,尤善化風痰。
- 輔料運用:
- 生薑汁:和藥解毒,增強化痰止嘔之效,並制半夏、南星之毒。
- 煉蜜:潤肺緩急,調和藥性,使峻藥緩攻。
- 特殊炮製:兩藥經薑汁反覆浸潤、焙乾,強化溫化痰濕之功,製成蜜丸則藥性溫和持久。
2. 配伍邏輯
- 化痰核心:半夏、南星均屬辛溫化痰藥,半夏偏治濕痰,南星擅祛風痰,合用則覆蓋寒痰、風痰、濕痰多種病理因素。
- 寒熱兼顧:原方註明「冷熱皆可用」,因薑汁性溫可散寒,而蜜與薄荷(熱證時用薄荷湯送服)具清涼之性,可隨證調節。
- 標本同治:
- 治標:直接化痰止咳平喘。
- 治本:透過燥濕健脾(薑汁輔助)減少痰源。
3. 治療原理推論
- 痰去則氣順:痰濕或風痰解除後,肺氣宣降復常,咳喘自平。
- 風痰並治:南星解痙,可緩解痰阻氣道之痙攣性咳嗽。
- 小兒體質考量:蜜丸劑型易服,薑汁製法減毒,契合小兒「易虛易實、不耐峻攻」之特性。
三、潛在延伸應用
雖原方主述小兒病症,但從組成推斷,成人痰濕咳嗽、喉中痰鳴、胸膈痞滿之證,若病機相符,或可加減化裁使用,唯需注意劑量調整。此方體現「急則治標」思路,以化痰為先,後續可配伍健脾之品鞏固療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半(炮裂),南星(炮裂)1兩半。
上為末,以生薑汁和勻,捻作小餅如錢樣,用慢火炙乾;再為末,復取薑汁如前,經二次炙乾,仍焙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2丸,用薑蜜湯化服,不拘時候;有熱者,以薄荷湯化服。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如意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如意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蓖麻子3-7粒(去殼,研如膏),丹砂半錢(研細)。 主治:催生。主治:産難。
如意膏, 出處:《幼科折衷》卷上。 組成:半夏、赤茯苓、枳殼、朴消。 主治:扶風化痰。主治:小兒齁(鼻合),風痰潮緊,氣促而喘。
如意膏,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半夏1兩半(炮裂),南星(炮裂)1兩半。 主治:小兒痰喘氣促,咳嗽連聲不已,冷熱二證皆可用;小兒龜胸,風痰停飲,積聚心胸,唇紅面赤,咳嗽喘促,致胸高如覆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