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月閒來丹」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之效。方劑中若涉及腸胃積滯、便祕等症狀,芒硝可協助排泄宿便,減輕腸道負擔,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病目的。
- 清熱解毒:芒硝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滯、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能起到清熱消炎的作用。方劑中若包含此類病症,芒硝的加入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月閒來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方中若有溼疹、皮膚瘙癢等症狀,白礬可以有效緩解。
- 收斂止血: 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皮肉損傷等。天月閒來丹可能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白礬能起到收斂止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出血量多、疼痛等症狀。
總體而言,白礬的加入在「天月閒來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夠有效地解決一些常見的病症,增強方劑的療效。
「天月閒來丹」中包含水銀,這與古人對水銀的認識和應用有關。
- 古人認為水銀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水銀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古代,水銀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精神疾病、高熱等症狀。
- 水銀具備強烈的殺菌效果。 古人發現水銀可以有效抑制細菌和寄生蟲的生長,因此也將其加入一些外用藥方,用於治療皮膚病、傷口感染等。
然而,現代醫學已經明確水銀具有嚴重毒性,長期使用會導致慢性中毒,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現代藥學已不再使用水銀製作藥物。
天月閒來丹方劑中含有鹽,其主要原因有二:
- 引藥入腎: 鹽味性寒,入腎經,能引導藥物更有效地直達腎臟,治療腎虛、腎寒等病症。
- 活血化瘀: 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病竈部位的修復。
此外,鹽也具有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天月閒來丹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來源: 《靈藥秘方》|師成子
主要成分與功效分析:
天月閒來丹的主要成分包括焰硝(芒硝)、白礬、水銀、食鹽及黑礬。根據古文記載,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楊梅結毒」。以下針對各成分與整體方劑的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 焰硝(芒硝): 焰硝,即芒硝,具有通便瀉熱、軟堅散結之效。《靈藥秘方》中提到「如遇楊結毒可將此藥川麵糊丸如麥米大初服二丸次二丸又次四丸」,可知其利用芒硝的瀉下作用,推動體內毒素排出,達到解毒的目的。
- 白礬: 白礬具有收斂、止血、解毒、殺蟲的作用。於此方中,白礬可能與芒硝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解毒散結的功效。同時,白礬的收斂止血作用,可能在皮膚出現潰瘍時,有助於瘡口癒合。
- 水銀: 水銀具有鎮痛、解毒、殺蟲等功效,但需注意其毒性。古籍中記載需將水銀「研至水銀不見星為度」,表示此方對水銀的處理有其特殊要求,可能是為了降低毒性並增強療效。水銀在此方中,可能主要用於對抗楊梅結毒引起的局部疼痛及病灶。
- 食鹽: 食鹽具有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之效。在此方中,食鹽除了可能作為輔助藥物,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外,還可能具有調節體液平衡的作用。
- 黑礬: 黑礬可能與白礬具有相似的收斂、解毒功效,兩者合用,可能加強方劑的止血、解毒能力。
治療原理:
天月閒來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 解毒散結: 以焰硝為主,配合白礬、黑礬等成分,通便瀉熱、軟堅散結,將體內因楊梅結毒所生的毒素排出。
- 祛腐生肌: 白礬、黑礬可能具有收斂、止血、生肌之效,協助瘡瘍癒合。
- 鎮痛: 水銀可能具有鎮痛作用,緩解病灶疼痛。
綜合分析:
天月閒來丹針對楊梅結毒的治療,是一種以瀉熱解毒、散結為主的策略。方劑中的各成分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癒合的目的。 古文中的「視牙齦腫爛即止其瘡痂自落神效」,說明此方劑在治療楊梅結毒引起的牙齦腫爛等症狀時,具有較好的療效。此方劑的製備與服用方法也需特別注意,必須經過一定的炮製過程以減輕水銀等成分的毒性,並需按照一定的劑量和方法服用。
備註: 此分析基於《靈藥秘方》的記載及對各成分藥理的理解,僅供學術參考。
傳統服藥法
焰消6錢,白礬4錢,水銀2兩,食鹽2兩,黑礬2兩6錢。
上為細末,研至水銀不見星為度。結胎封固,文武火三炷香降足,取底下降藥,制過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月閒來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月閒來丹, 出處:《靈藥秘方》卷上。 組成:焰消6錢,白礬4錢,水銀2兩,食鹽2兩,黑礬2兩6錢。 主治:楊梅結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