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一號
XIN GUANG YI H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新光一號方劑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薄荷還能疏肝解鬱、止痛止癢,對於肝氣鬱結、胸悶腹脹、濕疹瘙癢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新光一號方劑中加入薄荷,旨在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暑、疏散風熱之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新光一號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以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消散熱毒;而其消腫止痛的作用,則可以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
此外,冰片還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一些因熱毒矇蔽心竅而導致神志不清的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在新光一號方劑中加入冰片,可以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病症。
新光一號中的[白礬],主要用於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白礬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氣和痰濕,對於濕熱體質引起的各種病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能夠幫助減少由於濕熱引起的感染或炎症。由於白礬在調理痰濕、清熱解毒方面的特性,使其在[新光一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有助於改善體內濕熱問題,促進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新光一號]的主治為「稻田皮炎」,此症屬中醫「濕瘡」「水毒瘡」範疇,多因長時間浸漬污穢泥水,濕熱鬱蒸肌膚,或外感蟲毒邪氣所致。其常見症狀為皮膚紅腫、丘疹、水皰、糜爛伴劇癢,嚴重者或合併細菌感染。此方以外用乳懸液形式塗敷患處,主要針對濕熱毒邪蘊結皮膚之證,兼能緩解搔癢、清涼消炎。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薄荷腦與冰片:
二藥均為辛涼芳香之品,能透表散邪、清熱止癢。薄荷腦局部作用可麻痹末梢神經,減輕癢感;冰片(龍腦)具抗菌、鎮痛效果,且能促進藥物穿透皮膚,增強療效。研細後溶於酒精,取其揮發行散之力,速達病所。95%酒精:
作為溶劑,協助溶解薄荷腦與冰片,同時酒精本身具殺菌、收斂作用,能清潔皮表,減少感染風險。石炭酸(苯酚):
具強效殺菌、防腐之性,對細菌、真菌均有抑制效果,針對稻田環境中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如鉤蟲幼蟲等)起直接滅除作用。其輕度麻醉性亦能輔助止癢。飽和明礬液:
明礬(白礬)性酸澀寒,傳統用於收濕斂瘡、解毒殺蟲。其高濃度溶液可凝固蛋白質,使創面收斂乾燥,減少滲出液,防止水皰糜爛加劇。與前藥相配,形成「清熱—殺菌—收濕」協同效應。
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為核心,通過酒精載藥快速滲透,薄荷腦、冰片先行開竅散邪,石炭酸與明礬後續抗菌收濕。針對稻田皮炎濕熱夾毒的病機,形成「表裡分消」之勢。若合併細菌感染(癢甚化膿),再疊加如意金黃散軟膏,以大黃、黃柏等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雙層用藥標本兼顧。
現代科學視角理解:
- 抗菌抗炎:石炭酸、酒精、冰片對多種微生物有抑制效果,明礬降低局部炎症反應。
- 物理防護:明礬形成收斂膜,減少外界刺激;酒精揮發帶走熱量,緩解灼熱感。
- 神經調節:薄荷腦通過TRPM8受體產生清涼感,干擾癢覺傳導。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以局部用藥模擬系統性調節,雖藥物多為化學單體,然其組方邏輯仍符合傳統「清解濕毒」原則。
傳統服藥法
薄荷腦(研細)8克,冰片(研細)8克,95%酒精100毫升,石炭酸3毫升,飽和明礬液55毫升。
將薄荷腦及冰片置於酒精中溶解,再入它藥,即成乳白色混懸液體。
如合併細菌感染時,癢甚,可先塗本藥,待乾後,再塗如意金黃散軟膏(金黃散40克,凡士林100克,調成軟膏),包扎即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 使用本方前,請先諮詢醫師或中醫師。
- 本方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使用時請注意。
相同名稱方劑
新光一號,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薄荷腦(研細)8g,冰片(研細)8g,95%酒精100ml,石炭酸3ml,飽和明礬液55ml。 主治:稻田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