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雪丹
HUA XU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雪丹方劑中包含五倍子,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化雪丹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鼻衄、咯血等症,五倍子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瘡瘍、濕疹等皮膚病。化雪丹中加入五倍子,除了止血外,亦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加強治療效果。
化雪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燥,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疾病,白礬可起到清熱燥濕、止癢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治療效果。
- 解毒消腫: 白礬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治療因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引起的紅腫疼痛。在化雪丹中,白礬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作用。
化雪丹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攻心、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化雪丹多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冰片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炎症,減輕疼痛。
- 開竅醒神,通絡止痛: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中風昏厥等症。化雪丹中加入冰片,不僅可以緩解皮膚病的疼痛,還能起到一定的開竅醒神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意識。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化雪丹」主治「鵝口瘡」,此病症見於口腔黏膜佈滿白屑,狀如鵝口,多因心脾積熱或虛火上炎,常見於嬰幼兒。中醫認為,此病與濕熱蘊結、毒邪上攻有關,方名「化雪」隱喻其清熱解毒、收斂潰瘍之效,能如融化積雪般清除口腔腐穢。
【組成與治療原理】
桃油(或桃膠):
性平味甘,傳統用於活血、解毒、生肌。其黏滑質地可形成保護膜,覆蓋口腔潰瘍面,緩解疼痛,輔助修復黏膜,現代可能與其多糖成分的抗炎作用相關。五倍子:
性寒味酸澀,為收斂要藥。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質,抑制黏膜滲出,減少口腔分泌物,使白屑易於脫落;同時可收縮血管,減輕局部充血腫痛。枯礬(煅白礬):
性寒味酸澀,具強效燥濕、防腐之功。煅後減少刺激性,增加吸濕收斂力,能凝固病變組織的蛋白質,形成乾燥環境,抑制白色念珠菌(鵝口瘡主因)滋生。冰片:
性涼味辛香,善散火鬱、透熱毒。其揮發性成分可快速滲透黏膜,局部麻醉止痛,並促進其他藥物吸收;芳香走竄之性亦能改善黏膜循環,助消腫袪腐。
【配伍邏輯】
全方以「收斂燥濕」為核心,結合「清熱解毒」:
- 五倍子+枯礬:強化收濕斡瘡之力,直接針對黏膜濕爛、白屑堆積。
- 桃油+冰片:一潤一散,緩解收斂藥的燥性,兼顧護膜與止痛。
- 先以碳酸氫鈉清潔:現代加入此步驟意在鹼化口腔環境,削弱真菌活性,古法則以鹽湯或甘草水漱口替代,兩者皆為增強藥物滲透。
【科學推論】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機制起效:
- 物理屏障:桃油與藥粉混合後黏附病灶,隔絕刺激。
- 抗菌抗真菌:鞣酸、礬類破壞微生物蛋白結構,冰片抑制念珠菌生物膜。
- 收斂消炎:減少滲出,促進潰瘍面乾燥結痂。
具備中醫「祛腐生新」的治療思維,體現外治方「直接挫其勢」的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桃油30毫升,五倍子30克,枯礬30克,冰片1克。
上為細末。
先用2%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患者口腔,再撒布藥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雪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服用化雪丹之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雪丹,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桃油30ml,五倍子30g,枯礬30g,冰片1g。 主治:鵝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