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香粉

紅香粉

HONG XIANG FE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肝經 34%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香粉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是由於冰片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減輕疼痛。紅香粉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而冰片可以幫助消炎止癢,加速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紅香粉中加入冰片,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意識,改善精神狀態。

紅香粉方劑中添加薄荷,主要考量其清涼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紅香粉方劑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頭昏腦脹、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緩解上述症狀,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香粉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酒渣鼻」(古稱「酒齇鼻」),為一種面部潮紅、丘疹、血管擴張的皮膚病症,中醫多歸因於肺胃積熱、血熱上熏或風濕熱毒鬱結肌表所致。古方外用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結、芳香透竅為主,紅香粉即針對此病機設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作用

  • 紅粉(5克)
    紅粉為人工合成之汞製劑(主要含氧化汞),傳統用於腐蝕瘡毒、殺蟲止癢。其毒性較強,古方外用治頑癬、酒渣鼻等,意在「以毒攻毒」,蝕去表層異常增生的組織,抑制局部病灶。

  • 冰片(4克)
    性辛涼,具開竅散鬱、清熱消腫之效。其揮發性強,能透皮引藥深入,緩解局部灼熱感,並協同紅粉增強滲透。

  • 薄荷腦(37克)
    辛涼透散,可疏風散熱、止癢鎮痛。其高濃度使用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酒渣鼻引起的紅腫,並提供清涼感以緩解不適。

  • 香脂(100克,基質)
    作為賦形劑,調和諸藥並助其黏附皮膚,延緩藥效釋放。古方香脂可能含動物油脂或植物蠟質,具滋潤保護作用。

2. 配伍邏輯

  • 攻毒與透散並行
    紅粉攻毒蝕瘡為主藥,冰片、薄荷腦為佐使,一則助藥透皮,二則制約紅粉燥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薄荷腦用量最大,側重於「標證處理」(消炎止癢),紅粉則針對「本證」(病理增生)。

  • 劑型設計原理
    將紅粉分兩份,先與冰片、薄荷腦分別研細,可能為避免汞劑與揮發成分直接混合導致藥性不均;後以香脂緩和藥性,逐步釋放效力,減少局部刺激。

3.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通過三層作用:

  1. 腐蝕去腐:紅粉破壞異常增生的毛囊及皮脂組織。
  2. 清熱鎮靜:冰片、薄荷腦抑制局部發炎反應,收縮血管。
  3. 芳香暢絡:揮發成分改善局部氣血鬱滯,符合中醫「透邪外出」思路。

總結:紅香粉為「峻藥緩用」之方,以汞劑攻毒為主,輔以涼透之品,適用於酒渣鼻之熱毒瘀結型,但需嚴格控制用量與療程。

傳統服藥法


紅粉5克,冰片4克,薄荷腦37克,香脂100克。
將紅粉分為兩等分,分別加入冰片及薄荷腦中,研細;把冰片、紅粉加入香脂後,再加入薄荷腦、紅粉,攪勻即成。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紅香粉,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紅粉5g,冰片4g,薄荷腦37g,香脂100g。 主治:酒渣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