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上化痰丸
QING SHANG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十四引《簡便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8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肝經 50%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上化痰丸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利用其 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止癢 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對於風熱上犯、頭昏腦脹、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薄荷還有疏風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疹子或瘙癢。
因此,薄荷在清上化痰丸中起到 疏風解表、清利頭目、化痰止咳 的作用,幫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促進疾病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上化痰丸主治「風熱證」,此證多因外感風熱之邪,或體內鬱熱上攻所致,常見症狀包括:
- 頭面熱象: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 痰熱壅滯:咳嗽痰黃、黏稠難咯、咽喉不利。
- 上焦燥熱:口乾舌燥、口舌生瘡。
方名「清上化痰」明確指出其作用部位(上焦)與功能(清熱化痰),符合中醫「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療原則,以輕清之品疏散風熱、化解痰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薄荷
- 性味歸經:辛涼,歸肺、肝經。
- 核心作用:
- 疏風清熱:辛涼透表,善除頭面風熱,緩解咽喉腫痛。
- 利咽開音:薄荷質輕上浮,能直接作用於咽喉,改善聲啞、咽乾。
- 化痰機理:中醫認為「熱煉津成痰」,薄荷清熱間接減少痰熱生成;其辛散之性亦能助痰液宣散。
2. 輔佐:煉蜜與白沙糖
- 煉蜜:
- 潤燥增效:蜂蜜甘潤,可緩解薄荷辛散傷津之弊,同時潤肺化痰,適用於燥熱痰黏。
- 賦形緩釋:製成丸劑(如芡實大),使藥效持續釋放於咽喉局部。
- 白沙糖和服:
- 甘緩護胃:中和薄荷涼性,避免刺激脾胃。
- 協同利咽:糖質黏附黏膜,延長藥效停留時間,增強局部清潤作用。
3. 配伍邏輯與整體效能
- 輕清配伍甘潤:薄荷辛涼透熱為主,蜜糖甘潤為輔,形成「清而不峻、潤而不膩」的格局,契合上焦風熱痰燥的病機。
- 局部與整體並治:
- 局部:丸劑噙化直接作用咽喉,清熱化痰。
- 整體:薄荷透散風熱,蜜糖潤肺生津,調和全身氣機。
三、潛在適應症推論
雖原方主治風熱證,但從組成推斷,亦可延伸應用於:
- 風熱咳嗽:痰少色黃、咽喉癢痛。
- 喉痹乳蛾:急性扁桃體炎初起,屬風熱上攻者。
- 暑熱頭痛:夏日感邪,頭脹煩悶。
此方體現中醫「治上焦如羽」的思維,以簡馭繁,單味薄荷為核心,佐以蜜糖,既針對病機,又兼顧藥性平衡。
傳統服藥法
薄荷末。
清上化痰,利咽膈。
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噙1丸,白沙糖和之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上化痰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四引《簡便方》。 組成:薄荷末。 主治:清上化痰,利咽膈。主治:風熱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