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瘴散

刷瘴散

SHUA ZH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刷瘴散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刷瘴散主要用於治療瘴氣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薄荷可以有效清熱解表,緩解患者的不適。
  2. 疏散風熱: 瘴氣多由濕熱之氣所致,薄荷可以疏散風熱,去除體內濕熱之邪,進而達到治療瘴氣的目的。

薄荷在刷瘴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有效治療瘴氣。

刷瘴散方中使用紫金血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紫金血藤性涼,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其可有效針對瘴氣所引起的發熱、頭痛、身痛、腹痛等症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修復。
  2. 針對瘴氣致病機理: 瘴氣多因濕熱疫毒所致,侵襲人體,導致氣血瘀滯,經絡阻塞。紫金血藤清熱解毒,化瘀止痛,能有效清除瘴氣毒素,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驅除瘴氣、恢復健康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刷瘴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專治「疔瘡瘴毒」。疔瘡為火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之急症,多見腫痛劇烈;瘴毒則泛指南方山嵐濕熱穢濁之氣引發的瘡毒感染。方名「刷瘴」即暗示其外用以清熱解毒、消散穢濁之效,透過黏膜或皮膚直接作用於患處,收拔毒消腫之效。

組成藥物之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藍葉(或為馬藍、菘藍等)

    • 性味苦寒,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其有效成分如靛藍,可抑制病原微生物,針對疔瘡之熱毒熾盛,能清解血分鬱火。
  2. 地薄荷(或指土薄荷、野薄荷)

    • 辛涼透散,具祛風消腫、透疹止癢之效。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助藍葉藥力滲透,兼緩解瘡毒腫痛。
  3. 紫金藤(如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

    • 苦辛性涼,多外用於祛風除濕、活血解毒。古代用其藤莖以通絡散結,針對瘴毒挾濕熱瘀阻,可破血消癰。

加減配伍之深層意義

  • 次加蠶砂、凌霄花、雞冠花
    蠶砂(蠶糞)燥濕祛風,凌霄花涼血化瘀,雞冠花收斂止血。三者加強清熱活血、收濕斂瘡之力,尤其適用於瘡面滲液或久不收口者。若無二花,以葉代之,蓋因葉部多含清熱成分,如凌霄葉亦能涼血解毒,體現「以類相從」的用藥靈活性。

外用機理
米泔水(淘米水)為載體,其微酸性可柔和清潔瘡面,並助藥性黏附。擂爛生藥外塗,使有效成分直接作用患處,清熱解毒藥抑制細菌、減輕炎症;活血藥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毒素代謝。全方呈現「清熱解毒為主,活血透散為輔」的配伍思維,契合疔瘡瘴毒「熱、毒、瘀」之病機。

此方體現古代「簡效外用」之智慧,就地取材,針對急症外治,避開內服藥之毒性風險,符合「瘡毒宜外泄」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生藍葉、地薄荷、紫金藤。
上擂。
米泔水暖,刷塗患處。次加蠶砂、凌霄花、雞冠花。二花如無,以葉代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刷瘴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生藍葉、地薄荷、紫金藤。 主治:疔瘡瘴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