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花丸

靛花丸

DIAN HUA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肝經 50%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靛花丸方劑中加入薄荷,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它可以幫助清解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輔助靛花丸整體的清熱解毒功效。
  2. 疏散風熱: 薄荷能疏散風熱,可以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在靛花丸中,薄荷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疏風散熱、解表清熱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靛花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靛花丸主治「纏喉風,聲不出」,屬中醫急症喉科範疇。纏喉風為風熱或痰火壅盛,導致咽喉腫痛閉塞、呼吸困難、聲音嘶啞或失聲的危重症候,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喉炎、喉頭水腫或咽喉部感染。此方以「噙化」之法,使藥效直接作用於咽喉局部,緩解腫痛、開音利咽。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靛花(青黛)

    • 性味鹹寒,歸肝、肺、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尤其善解咽喉部熱毒。《本草綱目》載其治「喉痺、口瘡」,能抑制熱邪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
    • 現代理解:含靛藍等成分,具抗炎、抗菌作用,可減輕黏膜充血。
  2. 薄荷葉(蘇州產者)

    • 性味辛涼,歸肺、肝經。
    • 功效:疏散風熱、利咽透邪、清頭目。其辛涼之性可宣散喉部風熱鬱結,《藥性論》稱其「能發汗,通利關節」,尤擅緩解咽喉腫痛與聲音嘶啞。
    • 現代理解:薄荷腦揮發油可局部麻醉、消炎,促進黏膜分泌,緩解咽喉乾燥與阻塞感。
  3. 煉蜜為丸

    • 蜂蜜甘平,潤燥解毒,輔助賦形並緩和藥性,延長藥物在咽喉部的停留時間,增強局部療效。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辛涼透散,標本兼治:

  • 靛花直折火毒:針對熱毒壅結咽喉之本,清解血分與氣分熱邪。
  • 薄荷疏風開閉:透發鬱熱,緩解喉部氣機閉塞,促進聲門開合。
  • 噙化給藥:使藥力持續作用於患處,迅速消炎止痛,恢復嗓音。

適用證機推論

適合「風熱挟毒上攻咽喉」之證,常見咽喉紅腫劇痛、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舌紅苔黃,脈數。若屬陰虛喉燥或虛火上炎者,則非此方所宜。

簡言之,靛花丸以簡潔配伍,針對急性喉科熱毒證,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局部給藥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靛花、薄荷葉(蘇州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臨睡噙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白喉急性會厭炎

相同名稱方劑


靛花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靛花、薄荷葉(蘇州者)各等分。 主治:纏喉風,聲不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