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斑雞丸中包含斑蝥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斑蝥(又名斑蝥蟲)是一種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的藥材,其主要成分為斑蝥素,具有強烈的抗腫瘤、抗病毒及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這些特性使得斑蝥在治療某些惡性腫瘤及婦科疾病中,能夠起到促進病理改善的效果。
此外,斑蝥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能夠有效改善氣血不暢、疼痛等症狀,常被用於風濕性關節痛及其他體內瘀血所引起的疾病。這使得斑雞丸在中醫方劑中,不僅能夠發揮解毒、消腫的效果,還能增強身體的整體免疫力。因此,斑蝥成為斑雞丸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對於提升方劑的療效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斑蝥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遵循醫師指示。
斑雞丸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 薄荷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斑雞丸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薄荷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增強藥效,改善口感: 薄荷氣味芳香,加入斑雞丸中,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也改善了藥物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斑雞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瘰癧多年不癒」。瘰癧即現代所稱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腫大),屬中醫「痰核」「癧瘍」範疇,多因氣鬱痰凝、毒瘀阻絡所致。古代醫家認為,久病不癒者,需以「攻毒逐瘀」之法透達病所,而斑雞丸即以蟲藥結合輕清宣散之品,達到破結消癧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斑蝥(主攻逐瘀毒)
- 斑蝥性辛熱有大毒,古代多用其強烈攻逐之性,破血逐瘀、攻毒散結。其成分斑蝥素可刺激局部組織充血、炎性反應,甚至使壞死組織脫落。對瘰癧而言,此藥直接作用於痰毒瘀阻之處,以「毒攻毒」迫邪外出。
- 「臍下痛,小便取下惡物」正是斑蝥作用的表現:其毒性刺激泌尿系統,促使病理產物(如壞死組織)從小便排出,古人視為「毒邪外泄」之效。
臣藥:薄荷(佐制宣散透邪)
- 薄荷辛涼,一般用於疏散風熱,此處卻與斑蝥配伍,其作用有三:
- 緩和毒性:薄荷輕清升散,可部分抑制斑蝥燥烈之性,避免純攻伐傷正。
- 開泄腠理:瘰癧病位在皮裡膜外,薄荷能宣通表裡,助斑蝥之藥性透達病所。
- 調暢氣機:瘰癧多與肝鬱相關,薄荷疏肝解鬱,間接輔助消散痰結。
- 薄荷辛涼,一般用於疏散風熱,此處卻與斑蝥配伍,其作用有三:
佐使:雞子清(護膜緩峻)
- 雞子清甘寒,能清熱解毒、潤燥護胃。此方以雞子清和丸,既能緩和斑蝥對腸胃黏膜的刺激,又取其「護膜」特性,防止攻伐過猛傷及正氣。
劑量與服法設計原理
- 劑量遞增遞減:初始1丸漸增至5丸,再遞減,後維持5丸,此設計既觀察個體耐受性,又使藥效累積。古代醫家認為「漸進漸退」可避免突發毒性,同時激發藥力。
- 茶清送服:茶性涼降,可清熱利尿,助斑蝥之毒邪從小便出;若小便秘結輔以蔥、茶,蔥白通陽利尿,茶清化濁,皆為「通利下焦」而設。
總治則解析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結合「宣透散結」的思路:斑蝥為主直搗病所,薄荷為輔調和藥性並引藥透邪,雞子清為佐制其峻烈。全方專攻久病痰毒膠結之證,通過逐瘀通利、開泄痰凝,達到「惡物去而癧瘍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斑蝥1兩,薄荷4兩。
上為末,以雞子清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空心及半空心、臨臥茶清送下。每日加1丸,加至5丸;每日減1丸,減至1丸;又每日加1丸、加至5丸後,每日仍服5丸。以臍下痛,小便取下惡物為效。如小便秘,吃蔥、茶少許,或用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斑雞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斑蝥1兩,薄荷4兩。 主治:瘰癧多年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