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龍丸
ZHUI L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1.0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肝經 33%
腎經 33%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追龍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被用來治療腫瘤和各類腫塊,其組成中包含斑蝥,這是一種昆蟲,其藥用價值在中醫中廣泛受到重視。斑蝥具備頗具毒性及強烈的攻毒功能,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作用,因此在追龍丸中被用來針對腫瘤或塊狀病症。斑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滯,引導身體的病理產物向外釋放,對於某些良性或惡性腫瘤具一定的治療效果。
然而,由於斑蝥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防止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斑蝥還可以增強其他中藥材料的療效,使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因此,雖然斑蝥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在適當的劑量下,其對腫瘤的治療作用仍然被許多患者所重視。追龍丸的獨特配方,正是通過中藥材的合理組合,發揮出其協同效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龍丸方劑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追龍丸主治「痰核、瘿瘤、陰疽、無名腫毒」,此類病症多屬中醫「痰瘀互結」或「陰寒凝滯」之證。
- 痰核:皮下結塊,不紅不熱,多因痰濕凝聚而成。
- 瘿瘤:頸部腫塊,古代包含甲狀腺腫大或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與氣滯痰凝有關。
- 陰疽:深部膿瘍,皮色不變,病程緩慢,屬陰寒凝滯之證。
- 無名腫毒:泛指原因不明的腫塊或瘡瘍。
2. 組成與治療原理
本方僅用斑蝥一味,其性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古代用於攻毒逐瘀、破血散結。
(1) 組方邏輯
- 斑蝥:
- 逐瘀消癥:其性峻烈,可破血通經,消散頑固痰瘀。
- 攻毒蝕瘡:外用可發泡腐蝕,內服則能攻逐深部痰核腫毒。
- 糯米漿:緩和斑蝥毒性,並作為賦形劑,使藥效緩釋。
(2) 治療機制
- 直接作用:斑蝥所含斑蝥素能刺激組織,促使局部氣血流通,破散痰瘀凝結。
- 間接作用:通過輕度毒性刺激(如小便刺痛),激發人體排毒反應,達到「以毒攻毒」效果。
- 劑型設計:製成小丸且「不可嚼碎」,避免直接刺激消化道;用糯米漿減毒,體現古人對峻藥緩攻的運用。
3. 功效推論
本方屬「峻劑」,其功效主要基於:
- 借斑蝥辛熱走竄之性,開通經絡,破除陰寒痰瘀。
- 以毒性刺激局部,促使腫毒潰散或自消,適用於病程日久、頑固難化之症。
(完)
傳統服藥法
斑蝥(炒乾,研極細末)60克。
內消腫核。
先用糯米粽搗爛成糯米漿。另將斑蝥末放石臼內,逐次加入糯米漿,搗至適可做丸為度,捻成蕎麥子大小丸藥(比芥菜子略大)曬乾備用。
每日服1丸,開水吞服(不可嚼碎),不可多服。服丸後如發小便刺痛、尿閉或尿血等情況,應立即停服,並服生雞蛋清可解。
有泌尿系統病者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追龍丸,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斑蝥(炒乾,研極細末)60g。 主治:內消腫核。主治:痰核,癭瘤,陰疽,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