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捷丸

必捷丸

BI J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6%
肝經 18%
脾經 17%
腎經 9%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必捷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在其組成中,斑蝥的加入有其特定的理由。斑蝥是傳統中醫中常用的藥材,具有通經活血、散瘀止痛的效果,適合用於治療因血瘀引起的相關症狀。

首先,斑蝥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馬兜鈴酸、萜烯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粘度,有助於改善微循環。其次,斑蝥還有抗炎效果,能夠減少局部的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疼痛。

然而,斑蝥使用時需要謹慎,因其含有一定毒性,不當用量可能會導致中毒。因此,在配置必捷丸時,應該遵循中醫理論並考慮個體狀況,確保安全有效。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方劑通常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必捷丸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糯米性溫和,味甘,具有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功效,可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發揮。
  2. 調和藥性:糯米具有較好的黏性,可以將其他藥材黏合在一起,形成丸劑,方便服用,同時也能起到調和藥性、減緩藥物刺激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此外,糯米也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必捷丸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暑,疏風散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因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止痛消腫,涼血止癢:薄荷還具有止痛消腫、涼血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必捷丸中加入薄荷,可以幫助清熱解暑,疏風散熱,並起到止痛消腫、涼血止癢的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必捷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瘰疬多年不效者」,即針對病程日久、纏綿難癒之瘰癧(類似現代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其特點在於以「臍下痛、小便排出惡物」為療效判斷標準,顯示古人認為此方可驅除體內積聚之「惡邪」,透過下焦排出體外。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斑蝥

    • 性味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
    • 傳統功效:破血逐瘀、攻毒散結、引赤發泡。
    • 在此方中,斑蝥為攻邪主藥,以其峻烈之性直攻瘰癧頑結,並透過「以毒攻毒」之理消散痰瘀膠結之病灶。斑蝥經糯米炒製後毒性稍緩,兼顧藥效與安全性。
  2. 臣藥:薄荷葉

    • 性味辛涼,歸肺、肝經。
    • 傳統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解毒。
    • 此方用薄荷葉,一則取其輕揚升散之性,助斑蝥藥性上行至頸項(瘰癧好發部位);二則以涼性制約斑蝥辛熱之偏,防其過燥傷陰。
  3. 佐使:烏雞子汁

    • 烏雞子(黑羽雞蛋)性味甘平,具滋陰潤燥之效。
    • 此處用為賦形劑,既能緩和斑蝥毒性,又可保護胃腸黏膜,避免峻藥傷正。
  4. 治療原理

    • 逐邪外達:斑蝥能刺激下焦(泌尿系統),促使「惡物」從小便排出,體現「給邪出路」之法。
    • 協同增效:薄荷引藥上行,斑蝥下行攻逐,一升一降,形成藥勢循環,針對頸部瘰癧尤為適宜。
    • 毒藥緩攻:通過「逐日增量」的服法(從2丸漸增至5丸),逐步激發藥力,避免猛藥傷正。

三、邏輯推衍之可能功效
除傳統主治外,此方組成思路亦可推論其或具以下作用:

  • 深層痰瘀分解:斑蝥之破血攻毒能力,可能分解淋巴結之慢性炎性滲出物或纖維化組織。
  • 局部刺激作用:斑蝥成分可促進病灶周圍氣血流通,改善「久病入絡」之病理狀態。

此方體現中醫「以通為治」的思維,尤其適用於正氣未虛、邪毒膠結之實證患者。

傳統服藥法


斑蝥1分(去頭翅足,糯米炒), 薄荷葉3分。
上為細末,烏雞子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服2丸,午時後服3丸,臨臥服4丸,次日空心服5丸,茶清送下。臍下痛,小便中取下惡物是效,如小便澀,吃蔥茶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必捷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必捷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斑蝥1分(去頭翅足,糯米炒),薄荷葉3分。 主治:瘰癧多年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