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兔肝散方劑中加入石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石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兔肝散主治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病症,而石膽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肝膽濕熱,改善黃疸症狀。
- 利濕退黃: 石膽草能利濕通淋,有助於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體外,進而減輕黃疸的表現。
因此,石膽草作為兔肝散的組成成分,能起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有效改善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病症。
兔肝散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兔肝散主要用於治療肝熱目赤腫痛,芒硝可清瀉肝火,通利大腸,使熱毒隨糞便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緩解目赤腫痛的目的。
- 引藥下行: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加速藥物到達病竈,增強藥效。兔肝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芒硝可將這些藥物引導至肝經,更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兔肝散方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 蕤仁性寒,味甘,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除翳去翳的功效。兔肝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蕤仁可清熱降火,緩解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改善視力。
- 滋陰潤燥: 蕤仁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乾澀、眼疲勞等症狀。
因此,兔肝散方中加入蕤仁,不僅可清熱明目,更能滋陰潤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兔肝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兔肝散多用於治療肝熱目赤、口苦咽乾等症,黃連可有效清瀉肝火,消解肝熱所致的炎症。
- 抑菌止痛: 黃連亦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輔助治療因肝熱引起的細菌感染。此外,黃連可通過清熱解毒,緩解肝臟炎症引起的疼痛,達到止痛效果。
總體而言,黃連在兔肝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抑菌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兔肝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兔肝散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白礬可收斂止血,控制出血。
- 燥溼止癢: 白礬亦具燥溼止癢之效。兔肝散治療的某些出血症,如溼疹、皮炎等,伴有溼熱瘙癢,白礬可燥溼止癢,緩解不適。
綜上所述,白礬在兔肝散中起到收斂止血、燥溼止癢的雙重作用,幫助治療出血症。
兔肝散中加入松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松葉性涼,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兔肝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松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 止咳化痰: 松葉還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兔肝散中常與其他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藥材配伍使用,共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改善呼吸道疾病。
兔肝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兔肝散主要用於治療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明目退翳:菊花還具有明目退翳、改善視力的功效。兔肝散中的其他藥物如決明子、枸杞子等也具有明目功效,菊花加入其中,能加強整體方劑的明目效果,促進視力恢復。
兔肝散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膚子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兔肝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地膚子能清熱解毒,消除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疏散風熱: 地膚子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功效。兔肝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地膚子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風熱,使藥力更加通暢,達到更好的療效。
兔肝散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
決明子性涼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火、降肝陽、明目退翳的功效。兔肝散主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症,而決明子能清肝火、降肝陽,並改善視力,故列入方中,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兔肝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述「失明」,古代醫家所指「失明」未必等同現代醫學之永久性視力喪失,可能涵蓋視物模糊、昏暗不清、夜盲或目赤翳障等症。從藥物配伍推測,其適應證應與肝血不足、風熱上攻、翳膜遮睛相關,屬虛實夾雜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滋養肝血,明目為君
- 兔肝(炙):以臟補臟,古人認為肝開竅於目,兔肝性溫味甘,滋肝血、養目竅,為方中主藥。
- 決明子、菊花、地膚子:清肝明目,疏散風熱,輔助兔肝改善目昏翳障。
清熱解毒,退翳為臣
- 黃連、芒消、礬石(燒):清熱瀉火,化解目中熱毒,針對目赤腫痛、熱鬱成翳。
- 石膽(膽礬):燥濕解毒,傳統用於目生翳膜、瞼弦赤爛。
散瘀消積,通絡為佐
- 貝齒、蕤仁:貝齒潛降消翳,蕤仁祛風散結,二者協調疏通目絡。
- 松葉、螢火:松葉袪風燥濕,螢火(古人認為其性微涼)可能取其「夜能發光」之象,隱喻明目。
收斂防腐,固效為使
- 礬石、石膽:兼具收斂作用,防止風熱濕毒續傷目絡。
整體方義
此方結合「補肝血、清熱毒、消翳障」三法,體現古人「標本兼治」思維。虛則用兔肝補益,實則以黃連、芒消清瀉,並配伍多種退翳明目之品,推測適用於肝血虛兼風熱上擾所致視物昏矇、翳膜初生等症。方中礦物藥(如石膽、礬石)與蟲類藥(螢火)的使用,反映古代「以毒攻毒」「取象比類」的用藥特色。
注意點
方中螢火、石膽等藥現代已罕用,且部分礦物藥含毒性,需考證炮製與用量。古籍強調「藥不可廢,三日停則與不服等」,暗示需持續用藥以累積療效,此與現代慢性眼病調治理念部分契合。
傳統服藥法
兔肝(炙)1分,石膽1分,貝齒1分,芒消1分,蕤仁1分,黃連1分,礬石(燒)1分,松葉1分,螢火1分,菊花1分,地膚子1分,決明子1分。
上為散。
每於食後服半錢匕。不知,稍稍加服,藥不可廢,若3日停,則與不服等,愈後仍可常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兔肝散, 出處:《千金翼》卷十一。 組成:兔肝(炙)1分,石膽1分,貝齒1分,芒消1分,蕤仁1分,黃連1分,礬石(燒)1分,松葉1分,螢火1分,菊花1分,地膚子1分,決明子1分。 主治:失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