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劫痰方中使用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咽開音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尤其擅長於清解肺熱,對於熱毒壅肺、痰熱阻絡所致的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等症,均有較好療效。
此外,青黛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
因此,劫痰方中加入青黛,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達到化痰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
劫痰方中使用硃砂,乃因其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可降逆氣、鎮心安神,故可治療痰熱矇蔽心竅導致的心煩、失眠、驚悸等症狀。同時,硃砂亦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治療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吐血、衄血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具有毒性,不可長期服用,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劫痰方中加入雌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 燥濕化痰: 雌黃性燥,味辛,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肺之症,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 雌黃性寒,有清熱解毒之效,能解熱毒、止咳化痰,對於熱痰、燥痰等症,亦有一定療效。
故劫痰方中加入雌黃,旨在通過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等作用,以達到劫除痰濁的目的。
劫痰方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毒攻毒,化解痰毒: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等功效。對於痰濁壅滯,毒邪內侵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等症,雄黃可直達病竈,以毒攻毒,化解痰毒,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二、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雄黃性烈,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藥效。劫痰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天南星等,皆有化痰止咳功效,雄黃的加入,可增強其藥力,使藥物更有效地驅散痰濁,達到治療目的。
劫痰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解毒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性燥烈,能吸附痰液中的水分,使其變得乾燥易於排出,同時也能抑制痰液的形成。此外,白礬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中和一些毒素,減輕其對人體的傷害。
因此,在劫痰方中加入白礬,可以有效地幫助祛除痰液,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但白礬性寒,用量需謹慎,不可過量,以免損傷脾胃。
劫痰方中含有信石,主要是為了其 燥濕化痰 的功效。
信石,即石膏,性寒,味甘辛,入肺經。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止渴生津之效。劫痰方中加入信石,旨在清熱化痰,解決痰濕阻肺的問題,達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此外,信石還能夠降火消炎,對於一些由肺熱導致的痰多咳嗽,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劫痰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勞嗽」與「哮喘痰湧」。
- 勞嗽:指因虛勞或久病咳嗽,痰黏難咯,氣陰兩傷,遷延不癒者。
- 哮喘痰湧:痰濕壅盛,阻塞肺氣,致喘息氣逆、痰鳴有聲。此方以「劫痰」為名,側重攻逐頑痰,尤其針對膠結難化之痰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特性
青黛(3錢)
- 性味:鹹寒。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痰。
- 作用:清肺熱,解痰火鬱結,緩解痰嗽氣逆。
辰砂(1分,即硃砂)
- 性味:甘微寒。
- 功效:安神定驚,清心鎮靜。
- 作用:安定心神,緩解哮喘發作時煩躁不安。
雌黃(1錢) & 雄黃(1錢)
- 性味:辛溫(雄黃)、辛平(雌黃),均有毒。
- 功效:燥濕殺蟲,劫痰截哮。
- 作用:攻逐寒濕頑痰,尤擅化解膠結之痰。
明礬(1錢)
- 性味:酸澀寒。
- 功效:化痰止血,收斂固脫。
- 作用:斂肺消痰,防止痰涎再生。
信石(1錢,即砒霜)
- 性味:辛酸大熱,大毒。
- 功效:劫痰平喘,截瘧。
- 作用:峻逐痰涎,迅速平喘,但須嚴格控量。
淡豆豉(一百粒)
- 性味:苦寒。
- 功效:宣鬱解表,和胃消痰。
- 作用:調和諸藥毒性,兼助肺氣宣降。
組方邏輯
- 峻藥逐痰:以信石、雄黃、雌黃等毒性峻烈之品,直擊頑痰痼結,破除痰濁壅滯。
- 寒熱並用:青黛、辰砂清熱,雄黃、信石溫通,平衡痰熱或寒痰之偏性。
- 固斂防耗:明礬收斂肺氣,防痰去氣散;豆豉護胃和中,緩和毒性。
治療原理
- 劫痰為先:針對膠結之痰,以毒攻痰,強行滌蕩,開通氣道。
- 兼顧標本:峻逐痰涎以治標(喘嗽痰湧),清熱斂肺以顧本(防痰再生)。
總結:此方為古代攻痰峻劑,以「劫」為法,適合痰涎壅盛、實證為主的重症,非體虛者所宜。
傳統服藥法
青黛3錢,辰砂1分,雌黃1錢,雄黃1錢,明礬1錢,信石1錢(並生用)。
上為末,淡豆豉一百粒,湯浸去殼,研入膏,入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臨臥冷茶吞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哮喘。若痰熱較重,可加用黃連、黃芩等清熱藥;若痰多不易咳出,可加用枇杷葉、桑葉等化痰藥;若咳嗽氣喘較重,可加用蘇子、杏仁等平喘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劫痰方, 出處:《續本事》卷五。 組成:青黛3錢,辰砂1分,雌黃1錢,雄黃1錢,明礬1錢,信石1錢(并生用)。 主治:勞嗽。哮喘痰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