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辰砂2兩,雄黃2兩,雌黃2兩,硫黃2兩。
上四物槌碎,用楮皮大紙一張有體骨者,兩面濃研好松煙墨塗3兩遍,令黑光色,曬乾,號日崑崙紙,用裹前藥;乾淨室中掘地坑子1枚,深4寸許,闊狹上下四面皆比藥角寬2寸以來;用新瓦細末(新瓦不經雨者,相摩取細末)置坑子中,約2寸許,安藥角在內,又蓋瓦末2寸許,比地面微高,如龜背狀;用炭7-8斤在爐面上煅之,徐徐添炭,約用百斤,不令減火,候藥聲作,漸次減炭,直候藥聲斷,光芒歸體,方始住火,取出余炭;用新黃土一大擔罨兩伏時,取出藥角,剝去紙;用棕刷子盆中淨水洗刷令淨霜霧,三夜早晚不令見日,為極細末、糯米糊丸,如小雞頭子大,風乾。
每服1-2丸或3丸,溫酒送下。
忌羊肉,葵菜並茶一日。
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雄黃、雌黃、硫磺均有溫陽散寒、化痰止瀉的作用。本方以四味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化痰止瀉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伏火四神丹,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辰砂2兩,雄黃2兩,雌黃2兩,硫黃2兩。 主治:陽虛陰盛,一切痼冷,臟腑滑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