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服丹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邪避穢: 雄黃性溫燥,具有解毒殺蟲、辟邪除穢之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蛇蟲鼠疫等邪祟,並防止瘟疫流行。在五服丹中,雄黃主要起到驅邪避穢的作用,以保護身體不受外邪侵襲。
- 治療皮膚病: 雄黃亦有殺菌止癢、消腫生肌之功,能有效治療皮膚病。五服丹中,雄黃的加入能有效治療一些皮膚病,如癬瘡、濕疹等。
總之,雄黃在五服丹中主要發揮驅邪避穢、治療皮膚病等功效。然而,雄黃有毒,不可自行服用,需遵醫囑使用。
五服丹方中含有雌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抑制毒性: 五服丹屬於毒性較大的方劑,雌黃具有解毒功效,能減輕其他藥材的毒性,提升整體安全性。
2. 提升療效: 雌黃性寒,味酸,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疾病,例如皮膚病、風濕病等。
然而,雌黃也有一定的毒性,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五服丹中包含硫磺,其原因主要為:
-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滅寄生蟲及真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病,如疥瘡、濕疹等,而五服丹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因此加入硫磺。
- 祛風止痛: 硫磺性溫,具有祛風止痛的效果,能緩解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五服丹中也常配伍其他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作用的藥材,以增強其治療效果。
五服丹方中含有硃砂,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之效。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心主神志,心神不寧則心悸不安、失眠多夢,而硃砂可鎮心安神,平息心火,使神志安寧。
此外,硃砂亦有解毒作用,可治療熱毒發斑、瘡瘍腫毒等症。古代醫家認為,硃砂可解蛇毒、蠍毒,並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狂躁、癲癇等病症。因此,五服丹中加入硃砂,旨在鎮心安神、解毒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服丹方劑中加入陽起石,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性與功能:
- 清熱解毒:陽起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發熱、腫痛、口渴等症狀。
- 利濕化石:陽起石能利水滲濕,化解體內濕熱,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腹痛、泄瀉、小便不利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五服丹中加入陽起石,可有效發揮清熱解毒、利濕化石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服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陽痿」,其功效標舉「補腎壯陽,健筋骨,延年益壽」。古代醫家認為陽痿多因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致筋脈失溫、宗筋弛緩。五服丹以礦物藥為核心,經繁複炮製,取其「煅煉升華」之理,旨在溫補下元、振奮陽氣,契合「益火之源」的治療思路。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主藥配伍邏輯
- 雄黃、雌黃:性溫有毒,古代用於「破陰邪、壯陽氣」,然須嚴格炮製以降毒性。
- 硫黃:直入命門,《本草綱目》謂其「補火助陽」,為治虛冷陽痿要藥。
- 辰砂(硃砂):鎮心安神,佐制諸藥溫燥之性,防陽亢神浮。
- 陽起石:專入腎經,溫腎氣、強筋骨,針對陽痿伴腰膝酸軟之證。
輔料與炮製深意
- 蜜、雞子清拌藥:緩和礦物藥峻烈之性,兼具黏合作用。
- 瞿麥、草烏、菠稜末:
- 瞿麥通利下焦,防溫補滯氣;草烏逐寒濕,助陽氣宣通;菠稜(菠菜)古方罕用,推測取其滑潤之性,調和藥性。
- 煅煉法:以水火共製去礦物毒性,存其溫陽之本,符合丹藥製劑「伏火」思想。
整體治療原理
全方以硫黃、陽起石為君,雄黃、雌黃為臣,共奏補火助陽之效;辰砂為佐,安定心神;煅製後毒性大減,醋糊丸緩釋藥力。其機理在於:- 溫補命門:直接激發腎中真火,改善陽痿本虛。
- 通暢經絡:透過草烏等散寒濕,解決氣血瘀滯之標。
- 標本兼顧:既壯陽起痿,又兼強筋骨、延年之效,體現古代「養生療疾一體」的用藥思維。
此方反映古代丹藥學特色,結合礦物藥與生物藥,重視炮製轉化,然其具體效用需結合臨床實證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雄黃5兩,雌黃5兩,硫黃5兩,辰砂5兩,陽起石5兩。
補腎壯陽,健筋骨,延年益壽。
上為粗末,入陽城罐,先用蜜拌,安砂在底,次以瞿麥末、草烏末、菠稜末各5錢,以雞子清5錢拌勻,蓋在砂上,以罐蓋蓋住,鐵絲扎好,鹽泥封因,陰乾,掘地作坑,下埋5分,上露5分,烈火煅一日夜,寒爐取出,研細醋打半夏糊為丸,如芡實大,滑石為衣,以發光彩,銀器收貯。
每服20-40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服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服用五服丹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服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雄黃5兩,雌黃5兩,硫黃5兩,辰砂5兩,陽起石5兩。 主治:補腎壯陽,健筋骨,延年益夀。主治:陽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