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血助漿湯

HANG XUE ZHU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3%
胃經 9%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生血: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生血止汗、託毒生肌之效。方劑中加入黃耆,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達到行血之效。
  2. 固本培元: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血液濃度,改善血液質量,起到助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行血助漿,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血液品質的功效。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促進血液循環: 防風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風寒阻滯經絡,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防風能疏散風寒,使經絡通暢,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血漿的生成與運送。

二、 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其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防風與當歸、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漿生成。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方劑中加入牡丹皮,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有助於改善血漿質量,達到「助漿」之效。
  2. 清熱解毒: 行血助漿湯常用於治療血瘀、熱毒所致的病症。牡丹皮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協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改善血漿品質,促進機體恢復。

總之,牡丹皮在行血助漿湯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漿質量,達到治療目的。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當歸,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所致的四肢麻木、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有助於補益氣血,增強血漿量。
  2. 滋陰補血,營養血脈:當歸富含揮髮油、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滋補肝腎、養血調經的功效,能改善血漿蛋白含量不足,增強血漿的粘稠度,增加血漿量,起到“助漿”的作用。

故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當歸,既能改善血瘀阻滯,又能滋養血脈,達到行血助漿、改善血液循環的功效。

「行血助漿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通暢氣道: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能疏散肺氣,化痰止咳,幫助氣血流通,使痰液易於排出,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升提藥力,助藥物上行:桔梗具有升提中氣之效,能幫助藥物上行,直達病竈,增強藥效,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行血活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因此,桔梗在「行血助漿湯」中發揮著宣肺利咽、通暢氣道,以及升提藥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痙:白僵蠶性寒,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因血瘀阻絡導致的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通絡止痙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散結消腫:白僵蠶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作用,能化解因血瘀、痰濕凝結而形成的腫塊。在行血助漿湯中,白僵蠶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散結消腫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總之,白僵蠶在「行血助漿湯」中的加入,既可通絡止痙,又可散結消腫,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行血活絡、改善循環的目的。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川芎還能疏通血脈,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助於提升血漿量,達到助漿的效果。因此,在行血助漿湯中加入川芎,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提升血漿量,達到行血助漿的功效。

行血助漿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經,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行血助漿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脈瘀阻所致的疾病,如癰疽疔瘡、乳癰腫痛等。連翹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脈瘀阻,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療效,使病情得以緩解。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健脾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有助於解除血瘀所致的疼痛不適。同時,陳皮健脾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血液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此外,陳皮還有燥濕化痰之效,可改善痰濕阻滯,利於氣血運行,進一步促進行血作用。因此,陳皮在行血助漿湯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助力其活血化瘀、改善血瘀症狀。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或偏熱,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對人體造成負擔。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行血活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行血助漿湯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胃,固攝精血: 糯米性溫和,味甘,入脾經,具有補益脾胃、固攝精血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導致血虛、血瘀等問題。糯米能補益脾胃,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氣血生化,從而改善血虛、血瘀等症狀。
  2. 和中調和,助藥力: 糯米性平和,能和中調和,有助於藥物發揮功效。在行血助漿湯中,糯米能夠減輕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力更加平和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行血助漿湯 」, 主要由黃耆、防風、牡丹皮、當歸、桔梗、白僵蠶、川芎、連翹、陳皮、甘草、糯米等十一味中藥組成。該方劑具沖和藥性的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適用於痘疹於六、七、八、九天者。

各味中藥介紹及功效

  1.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氣虛、自汗、盜汗、尿頻、水腫等症狀。

  2. 防風:味辛、性溫,入肺、脾、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鼻塞、咳嗽、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症狀。

  3. 牡丹皮:味苦、性涼,入心、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熱入血分、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咯血、衄血、月經不調、痛經、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4. 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主治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阻、腸燥便祕等症狀。

  5. 桔梗:味甘、辛,微寒,入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瘡瘍腫痛等症狀。

  6. 白僵蠶:味辛、性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肝風內動、眩暈、頭痛、中風、癲癇、咳嗽、痰多、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7.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8. 連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清肺化痰等功效,主治熱入營血、高燒煩躁、神昏譫語、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9. 陳皮:味苦、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醒脾開胃等功效,主治脾虛運化無力、胃脘脹滿、消化不良、咳嗽、痰多、嘔吐、泄瀉等症狀。

  10.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生津等功效,主治氣虛乏力、自汗、盜汗、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11.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止瀉痢等功效,主治氣虛、倦怠、食慾不振、腹瀉、痢疾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行血助漿湯 」,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調經、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痘疹於六、七、八、九天者。該方劑中藥組成豐富, 各味中藥配合使用,相輔相成,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疹初起,疹色鮮紅,伴有發熱、頭痛、口渴、煩躁等症狀。若出現高熱、神昏、抽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行血助漿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二。 組成:黃耆、防風、丹皮、當歸、桔梗、僵蠶、川芎、連翹、陳皮、甘草、糯米1錢。 主治:痘見六七八九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