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黃丹

TIAN ZHU HU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4%
胃經 14%
肺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3%
膽經 3%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竺黃丹」方劑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天竹黃,可針對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發熱、咽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等,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二、消腫止痛: 天竹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跌打損傷等,天竹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天竺黃丹」方劑中加入「天竹黃」,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天竺黃丹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基於其化痰散結、解毒止痛的功效。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其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有效清熱解毒,尤其對風熱痰濁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白僵蠶也能消腫止痛,對咽喉腫痛、瘰癧等疾病亦具一定療效。

因此,在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方劑中,加入白僵蠶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竺黃丹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天竺黃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熱結便祕,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幫助排毒,改善便祕症狀。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天竺黃丹中其他藥材如丹參、赤芍等也具活血化瘀功效,大黃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作用,促進組織修復。

天竺黃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而天竺黃丹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等症,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輔助治療。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天竺黃丹中其他藥材如天竺黃、黃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硃砂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竺黃丹方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天竺黃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瘡瘍腫痛等症,青黛可輔助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青黛兼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清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天竺黃丹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皮、赤芍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之功效。

「天竺黃丹」方劑中包含「麝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極辛溫,能通竅開閉,醒神止痛。天竺黃丹多用於神志昏迷、中風痰厥、驚厥抽搐等症,麝香能迅速透達病竈,開竅醒神,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藥效。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天竺黃丹中常含有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等,麝香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病竈修復。

主治功效


天竺黃丹主治功效分析

天竺黃丹,古籍記載多用於治療小兒驚疳挾熱,夜臥驚悸等症狀。綜觀《本草簡要方》、《証治準繩‧幼科》及《幼幼新書》等典籍,可見其組成雖略有出入,但主藥天竺黃,以及白僵蠶、黃連等藥材皆為常見,故可推論其主要功效及治療機理如下:

主治功效

  1. 清熱解毒,息風止痙:

    • 天竺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對於熱邪壅盛導致的驚悸煩躁有良好的清熱作用。
    • 白僵蠶具有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可以針對因熱邪引動的驚風、抽搐等症狀,達到平息內風,緩解痙攣的效果。
  2. 化痰散結,安神定驚:

    • 白僵蠶除了息風,尚有化痰作用,可針對痰熱壅滯的情況,使痰濁得以化散。
    • 方中或配伍的硃砂、麝香等藥材,則有安神定驚、開竅的作用,能輔助緩解夜臥驚悸等症狀。
  3. 通腑瀉熱,調和陰陽:

    • 部分方劑中配伍的大黃,具通便瀉火、活血祛瘀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使熱邪從大便排出,並調和陰陽。
    • 綜合來看,天竺黃丹的配伍,兼顧了清熱、息風、化痰、安神、通腑等多重功效,使虛熱、痰熱等病因得以緩解。

治療原理

天竺黃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針對小兒「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以及易於感受外邪、產生內熱的病理特性。其治療思路在於:

  1. 清熱解毒,釜底抽薪: 小兒易於感受風熱之邪,內鬱化熱,此乃驚疳挾熱之主要病機。天竺黃、黃連等藥材清熱解毒,可直搗病根,使熱邪從根本上得以清除。
  2. 息風止痙,平熄內擾: 熱邪內盛,易於引動肝風,導致驚風抽搐,此乃驚悸之由。白僵蠶等息風止痙之藥,平息內擾之風,緩解驚厥等症狀。
  3. 化痰散結,疏通氣機: 熱邪亦可煉液成痰,痰熱交阻,擾亂心神。白僵蠶之化痰作用,助於疏通氣機,使痰熱得以化散。
  4. 安神定驚,固護心神: 驚悸多因心神不寧所致,硃砂、麝香等安神定驚之藥,可助於平復心神,緩解夜臥驚悸等症狀。
  5. 通腑瀉熱,導邪外出: 大黃等藥材通腑瀉熱,可將積熱從大便排出,使熱邪不再內擾,並有助於調和陰陽。

綜而言之,天竺黃丹針對小兒驚疳挾熱的病理特點,從清熱、息風、化痰、安神、通腑等多個角度著手,使病邪得以清除,陰陽得以調和,從而達到治療小兒驚疳挾熱,夜臥驚悸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1分(研),晚蠶蛾半兩(炒),白僵蠶半兩,川大黃半兩,朱砂1分半,青黛1分半,麝香1分半(研)。
上為細末,粳米飲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7粒至10粒,煎人參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竺黃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妄想狀態

相同名稱方劑


天竺黃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二。 組成:天竺黃1分(研),晚蠶蛾半兩(炒),白僵蠶半兩,川大黃半兩,朱砂1分半,青黛1分半,麝香1分半(研)。 主治:小兒驚疳挾熱,夜卧驚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