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心膏

雞心膏

JI X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5%
脾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雞心膏」方劑中含有「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天竹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心臟周圍的瘀血阻滯,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天竹黃同時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針對心火亢盛、心血瘀阻引起的各種病症,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因此,天竹黃的加入,可有效增強「雞心膏」的治療效果,促進心臟功能恢復,並緩解心血管疾病相關的症狀。

雞心膏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悸、失眠、驚恐等症狀,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祛風止痛: 硃砂亦有祛風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

雞心膏方中使用硃砂,需要嚴格控制用量,並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配伍,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雞心膏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效,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外傷感染、皮膚病等有良好效果。雞心膏常用於治療瘡瘍、濕疹等皮膚病,雄黃的解毒殺蟲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有輔助治療作用。雞心膏中其他藥物與雄黃相配伍,能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的功效。

雞心膏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火解毒:雞心膏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亢盛、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可清瀉心火,緩解心煩不寐症狀。
  2. 活血化瘀:雞心膏中還常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如丹參、赤芍等。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協同其他藥材,改善心血循環,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因此,大黃在雞心膏方劑中,起到清瀉心火、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的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雞心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雞心膏」主治:

  1. 小兒斑瘡
    此指小兒因熱毒內蘊,外發於皮膚的斑疹瘡瘍,或伴隨痘疹(如天花)後遺症狀。
  2. 浮翳入目
    「浮翳」為眼中翳膜輕浮、遮蔽視線之症,多因風熱上攻或痘疹毒邪侵襲肝經所致。
  3. 大人赤目後翳如丁者
    成人因肝火上炎導致目赤腫痛後,遺留堅硬如釘的翳膜,阻礙視力。

此方主要針對熱毒上攻、痰瘀互結引起的眼部翳障及皮膚痘瘡,尤其側重於小兒痘疹後遺症與目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解析

  1. 天竺黃(1錢)

    • 性味甘寒,入心、肝經。
    • 功能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擅解熱毒鬱結所致的痰熱蒙蔽(如目翳、小兒驚癇)。
  2. 朱砂(1錢)

    • 性涼味甘,有毒,入心經。
    • 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外用可明目退翳(古代用於目赤翳障)。
  3. 雄黃(1錢)

    • 性溫味辛,有毒,入肝、胃經。
    • 燥濕殺蟲、解毒散結,治癰腫瘡毒,可引藥力攻逐痰瘀。
  4. 蔚金(1錢,即鬱金)

    • 性寒味辛,入心、肝、膽經。
    • 行氣解鬱、涼血活血,疏通肝經鬱熱,助消目中瘀翳。
  5. 大黃(2兩)

    • 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肝經。
    • 瀉熱通腑、涼血解毒,通過通下導熱,釜底抽薪以降上炎之火毒。

(二)配伍特點

  1. 清熱解毒為主軸
    • 天竺黃、朱砂、大黃協同清心肝熱毒,針對痘瘡、目赤之熱源。
  2. 化痰散結為輔助
    • 天竺黃化痰,雄黃散結,鬱金行氣活血,化解痰瘀互結之翳障。
  3. 外用與內服結合
    • 以雞子清(性涼潤)調藥,包裹巴豆煨熟後去其辛烈毒性,保留其破積逐瘀之性,佐米泔(甘涼和胃)送服,減緩峻藥傷正。

(三)治療原理

  1. 治標:攻逐目翳與痘毒
    • 雄黃、朱砂直接解毒消翳;大黃通腑使熱毒從下而泄;鬱金疏通肝絡,改善眼部氣血瘀滯。
  2. 治本:調節熱毒痰瘀
    • 天竺黃、大黃清熱,鬱金活血,雞子清潤燥,共奏清熱不傷陰、散結不助火之效。
  3. 載藥上行
    • 雞子殼煨製與雞子清合用,模仿「眼科外用膏劑」思路,使藥性輕揚上達目竅。

(四)方劑命名寓意

「雞心」可能取象:

  1. 雞子(蛋)為藥引,形似心,煨製後藥性凝聚。
  2. 心主血脈,本方通過清心涼肝,解血分熱毒以治「斑瘡、目翳」。

總結

「雞心膏」為清熱解毒、化痰退翳之方,其組方邏輯以「瀉下通腑+涼血散結」為主,適用於熱毒夾痰瘀上攻的實證眼疾與皮膚瘡瘍。古人巧用雞子與巴豆的炮製法,緩和峻藥之性而保留其效能,體現中醫「既病防變」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1錢,朱砂1錢,雄黃1錢,蔚金1錢,大黃2兩。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用雞子清調藥,巴豆3枚(去皮),同盛在雞子殼內,濕布裹,慢火煨熟,抹去巴豆不用,細嚼,米泔送下。小兒研爛,米泔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雞心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天竺黃1錢,朱砂1錢,雄黃1錢,蔚金1錢,大黃2兩。 主治:小兒斑瘡,浮翳入目;大人赤目後翳如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