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喉痧妙藥散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天竹黃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喉痹、咽痛等症。喉痧多因外感風熱或濕熱內蘊引起,天竹黃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緩解喉部炎症。
- 消腫止痛: 天竹黃還具有一定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喉部腫痛,促進炎症消退,減輕患者的痛苦。
因此,天竹黃在喉痧妙藥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緩解喉痧症狀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劑「喉痧妙藥散」中包含硃砂,是因為硃砂具有強烈的解毒和抗炎效果。硃砂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對於喉部的炎症和潰瘍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特別適合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喉部疾病。硃砂的加入可以提升方劑的療效,促進喉部的康復,並緩解由炎症引起的不適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喉痧妙藥散之主治為「喉痧」,即中醫所稱「爛喉痧」或「疫喉痧」,屬急性熱病範疇,多因感受溫熱疫毒之邪,內鬱肺胃,上攻咽喉所致。其症見咽喉腫痛糜爛、肌膚丹痧密布,兼有高熱煩渴,舌絳起刺等。此方以吹喉法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咽喉病灶,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為急症治標之劑。
二、組成藥物性味與功效解析
真尖黃(牛黃):
- 性味苦涼,入心肝經。
- 清心解毒、化痰鎮驚,為熱毒壅盛之要藥,針對喉痧邪熱內陷、咽喉潰爛之病機。
提濂珠(珍珠):
- 性味甘鹹寒,入心肝經。
- 清熱解毒、收斂生肌,助修復咽喉糜爛,並鎮心安神以防熱毒擾神。
三梅片(冰片):
- 性味辛苦微寒,清香走竄。
- 散鬱火、消腫止痛,其透達之力可引藥直達病所,迅速緩解咽喉腫痛。
西月石(硼砂):
- 性味甘鹹涼,入肺胃經。
- 清熱化痰、防腐消腫,為咽喉腫痛外用良藥,能滌除痰熱黏涎。
銀粉霜(輕粉):
- 性味辛冷,有毒。
- 攻毒殺蟲、祛腐斂瘡,用於咽喉腐爛嚴重者,以毒攻毒而消潰瘍。
天竺黃:
- 性味甘寒,入心肝經。
-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助化解熱毒痰濁壅塞咽喉之勢。
飛朱砂:
- 性味甘微寒,入心經。
- 清心鎮驚、解毒防腐,兼能安神,防熱毒內犯心包。
三、方劑配伍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軸:
牛黃、珍珠、朱砂三藥協同,直折心肝熾熱;硼砂、輕粉局部攻毒,合而化解疫毒之邪。消腫止痛為急用:
冰片辛香透竅,迅減疼痛;硼砂滌痰開閉,緩解咽喉梗阻感。祛腐生肌並重:
輕粉蝕腐、珍珠生肌,一攻一補,促進咽喉潰爛癒合,佐以天竺黃化痰,防痰瘀阻絡。
四、邏輯推理與方義特點
此方以「吹喉」局部給藥,藥力集中,針對「熱毒腐肉」之病變關鍵:
- 熱毒:牛黃、朱砂清解。
- 腫痛:冰片、硼砂開泄。
- 腐潰:輕粉祛腐、珍珠生新。
全方寒涼峻烈,功專力猛,體現「急症外治」之思路,然其毒劇之藥(如輕粉)用量需極慎,今臨床應參酌現代藥理調整。
傳統服藥法
真尖黃、提濂珠、三梅片、西月石、銀粉霜、天竺黃、飛朱砂。
上為極細末。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喉痧妙藥散,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真尖黃、提濂珠、三梅片、西月石、銀粉霜、天竺黃、飛朱砂。 主治:喉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