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防瀉白散

JING FANG XIE B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3%
脾經 11%
小腸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腎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解表散風清熱解毒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透疹止癢之效。其辛散之性可宣發肺氣,散寒解表,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荊芥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夠解表散風,清熱解毒,對於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瘡瘍腫毒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荊芥在荊防瀉白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起到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 防風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化痰之效。方中荊芥、防風、白芷等辛溫解表藥,與白僵蠶、杏仁等化痰止咳藥配合,可有效治療風熱犯肺、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
  2. 祛風止癢,涼血解毒: 防風除了疏散風熱外,還具有祛風止癢、涼血解毒之效。方中柴胡、黃芩、知母等清熱解毒藥,配合防風等祛風藥,可有效治療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發疹等症。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連翹,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以下作用:

  1. 清熱解毒,瀉火散結:連翹苦寒,善於清熱解毒,瀉肺胃之火,與荊芥、防風等藥物協同,可清熱解表,散風熱,解毒消腫,治療風熱感冒、咳嗽、咽痛等症。
  2. 涼血止血,活血化瘀:連翹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白芷、當歸等藥物,可止血化瘀,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一、 宣肺利咽: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開宣肺氣,利咽喉,有助於疏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與荊防瀉白散中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相輔相成。

二、 引藥下行:桔梗性升散,能引藥下行,使藥效更易到達肺部,促進藥物在肺部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金銀花,主要由於其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

此方以荊芥、防風疏散風熱,白芷、蒼朮解毒燥濕,而金銀花則進一步清熱解毒,並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效果,適用於外感風熱,兼有濕邪的病症。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苦鹹,入肺、肝、腎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並能滋陰潤燥。此方中,荊防、柴胡疏散風熱,瀉白散清熱解毒,而玄參則可增強清熱涼血之效,並能潤燥生津,防止燥熱傷陰。

此外,玄參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感染,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瘡瘍等病症。因此,玄參的加入,不僅加強了荊防瀉白散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可促進病邪的排出,達到更好的療效。

荊防瀉白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功效。方劑中,荊防、柴胡等藥物辛溫解表,可能造成燥熱,而赤芍可清熱涼血,避免燥熱傷陰,同時還能緩解因表寒不解而導致的頭痛、胸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風寒阻絡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荊防瀉白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荊防瀉白散主要治療風熱感冒,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夠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2. 緩解藥物毒性: 方中含有石膏、知母等寒涼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作用,可以減輕寒涼藥物的副作用,保護脾胃。

因此,甘草在荊防瀉白散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使藥物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荊防瀉白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方中因荊芥、防風等辛溫藥物用量較大,容易耗傷陰血,而生地黃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
  2. 緩解燥邪傷肺: 瀉白散主治風熱犯肺,邪熱入營,症見咳嗽痰黃、發熱口渴、胸悶等。生地黃能養陰潤肺,緩解肺熱燥邪,使藥物更易於清熱化痰,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荊防瀉白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中因有風熱襲表,熱毒壅盛,故需用黃芩清熱解毒,以祛除邪熱。
  2. 止咳化痰: 黃芩又能降氣化痰,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風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黃芩在荊防瀉白散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荊防瀉白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宣肺、利水消腫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宣肺氣、利水消腫的功效。在荊防瀉白散中,桑白皮主要用於清肺熱,配合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共同起到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桑白皮也能利水消腫,與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宣肺利水、止咳化痰的效果,最終達到治療外感風寒夾濕,肺熱咳嗽的功效。

荊防瀉白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能有效緩解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並能止血消腫。

二、 配伍增效: 青黛與荊防、白芷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效果,並能促進瘡瘍的癒合,使藥效更加顯著。

荊防瀉白散的組成中包含葛花,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葛花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荊芥、防風等藥物協同作用,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利濕止渴: 葛花亦有利濕止渴的作用,可協助其他藥物,如白芷、甘草等,消除體內濕熱,緩解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葛花在荊防瀉白散中的應用,可有效提升方劑的清熱解毒、利濕止渴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 - 「荊防瀉白散」

組成與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葛花:清肺熱利咽。

  • 青黛: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

  • 肺部受到風熱之邪的侵襲,出現鼻流黃濁鼻涕的症狀。

使用注意事項

  • 孕婦及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 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

總結

中醫方劑「荊防瀉白散」是一種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肺部受到風熱之邪的侵襲,出現鼻流黃濁鼻涕的症狀。該藥方組成包括甘草、赤芍、防風、黃芩、桔梗、金銀花、荊芥、連翹、桑白皮、生地黃、玄參、葛花、青黛等,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透疹、活血化瘀、止咳化痰、潤肺止渴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荊芥、 防風、 連翹、 桔梗、 金銀花、 元參、 赤芍、 甘草、 生地、 黃芩、 桑皮、 青黛、 葛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荊防瀉白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荊芥、防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主治:風熱入肺,肺風痰喘,脈浮數者。

荊防瀉白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組成:荊芥、防風、連翹、桔梗、金銀花、元參、赤芍、甘草、生地、黃芩、桑皮、青黛、葛花。 主治:肺傷風熱,鼻流濁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