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煎丸

WU ZHU YU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肝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腎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煎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起到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的效果。

2. 疏肝理氣止嘔: 吳茱萸還具有疏肝理氣、止嘔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呃逆、嘔吐,吳茱萸能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煎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脹: 橘皮味辛性溫,能行氣解鬱,理氣消脹。吳茱萸性溫燥,擅長溫中止痛,但易於燥烈傷胃。橘皮加入則可緩解吳茱萸的燥烈,使其溫而不燥,並能協同其消脹止痛之功。
  2. 調和藥性: 吳茱萸辛溫燥烈,易傷陰耗氣。橘皮性溫和,能緩和吳茱萸的燥烈,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因此,橘皮的加入,既能增強吳茱萸的療效,又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吳茱萸煎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吳茱萸燥烈之性: 吳茱萸性溫燥,入肝腎經,擅長溫中止痛、降逆止嘔,但過於燥烈易傷胃。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並能解吳茱萸之燥,防止其傷胃,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藥效: 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藥物吸收,並與吳茱萸共同發揮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功效,增強治療效果。同時,生薑辛溫之性,能助吳茱萸降逆止嘔,更有效地緩解嘔吐症狀。

吳茱萸煎丸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寒熱並用,溫中散寒: 吳茱萸性溫,善於溫中散寒止痛,但其寒性偏重,容易傷及陽氣。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與吳茱萸搭配,寒熱相濟,既能溫中散寒,又能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達到溫而不燥、散寒而不傷陽的效果。

二、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附子可助吳茱萸溫中散寒之效,並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加強止痛、止瀉的療效。同時,附子還可溫腎陽,提高機體免疫力,進一步增強吳茱萸的整體療效。

吳茱萸煎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吳茱萸之燥熱: 吳茱萸性溫燥,久服易傷陰,而當歸性溫和,味甘,能補血活血,兼具養血潤燥之效,可緩解吳茱萸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吳茱萸善於溫中散寒止痛,而當歸可活血化瘀,二者配合,可使藥力相輔相成,更加有效地治療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脘腹冷痛、經行腹痛、痛經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吳茱萸煎丸」

吳茱萸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吳茱萸、橘皮、生薑、附子、當歸。方劑組成如下: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吳茱萸煎丸」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嘔、補陽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休息痢。休息痢是一種因過度勞累或休息不足而引起的腹瀉,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或呈水樣、有時伴有嘔吐、發熱等。

方劑中,吳茱萸性味辛、苦、溫,入肝、腎、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之功效。橘皮性味辛、苦、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和胃之功效。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之功效。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陽回陽、散寒止痛之功效。當歸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

五藥合用,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嘔、補陽止瀉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休息痢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總之,「吳茱萸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吳茱萸、橘皮、生薑、附子、當歸,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嘔、補陽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休息痢。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生薑1斤(絞取汁),無灰酒1升,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
上為末,先將薑汁井酒入鐺子內,慢火煎,不住手攪,次入藥末,煎成膏,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於食前以粥飲送下。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茱萸煎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內熱熾盛者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吳茱萸煎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九。 組成: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生薑1斤(絞取汁),無灰酒1升,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 主治:休息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