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便消積: 雷丸性味辛溫,能燥溼化痰、通便消積,與橘皮、桃仁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了方劑的通便效果,幫助清除腸道積滯,緩解便祕症狀。
- 活血化瘀: 雷丸兼具活血化瘀之效,與桃仁、橘皮等活血藥材相互配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瘀血的消散,從而達到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
總而言之,雷丸的加入不僅加強了橘皮桃仁丸的通便作用,更提升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使方劑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橘皮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橘皮,可助於疏肝理氣,緩解氣滯血瘀,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的效果。
- 消積化痰:橘皮亦具有消食積、化痰涎的作用。對於因飲食積滯導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加入橘皮可起到消積化滯的作用,改善消化功能。
「橘皮桃仁丸」中的貫眾,是一種清熱解毒、殺蟲驅蟲的藥材。貫眾在該方劑中可能用於輔助治療因熱毒或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如腸道寄生蟲病等,與橘皮和桃仁共同作用,以增強整體療效。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平,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胸痛、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桃仁能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 軟堅散結: 桃仁還能軟化堅硬的腫塊,對於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疾病,桃仁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消散腫塊的效果。
橘皮桃仁丸組成中包含蕪荑,主要原因在於其 活血化瘀 的功效。蕪荑性溫,味苦,歸肝經,能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塊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橘皮桃仁丸以桃仁、紅花、橘皮等活血化瘀藥為主,而蕪荑的加入能增強其活血化瘀之效,並輔助 疏肝理氣,有助於解除瘀血阻滯所致的肝氣鬱結,從而達到 止痛消腫、改善血液循環 的效果。
「橘皮桃仁丸」中的青葙子,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腫的作用。青葙子在方劑中可用於治療肝熱目赤、視力模糊等症狀,與橘皮、桃仁等藥材相配,可以更好地調整肝臟功能,改善視力問題。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蜀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蜀漆性寒,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配合橘皮、桃仁等藥物,可更有效地改善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緩解血脈不通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 配合桃仁,加強活血化瘀效果: 桃仁擅長活血化瘀,而蜀漆則更偏向於消腫止痛,兩者相互配合,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更有效地清除血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恢復。
總而言之,蜀漆的加入,不僅能提高橘皮桃仁丸的活血化瘀功效,還能有效減輕腫痛,提高藥效。
橘皮桃仁丸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消化:橘皮桃仁丸主治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配合桃仁活血化瘀: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但其性偏涼,容易寒凝血滯。吳茱萸溫中散寒,可溫煦血脈,促進血液流通,與桃仁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之效。
總而言之,吳茱萸在橘皮桃仁丸中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並配合桃仁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痛消腫:白僵蠶性寒,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消腫之效。與橘皮、桃仁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頭風痛、頭痛眩暈等症狀,並消散風熱,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腫痛。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白僵蠶還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與桃仁相輔相成,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橘皮桃仁丸中加入血餘炭,乃為其收斂止血之效。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止血、化瘀、涼血的功效。
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但同時可能造成出血,而橘皮理氣止痛,血餘炭則能收斂止血,防止藥性過於偏於活血,避免瘀血消散過快而導致出血不止,確保藥效平衡,達到止痛活血而不傷正之目的。
主治功效
橘皮桃仁丸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雞峯普濟方》記載,橘皮桃仁丸主治「勞熱傷心,有長蟲,長一尺,貫周心,為病,令人心痛」。此症狀描述,看似奇特,實則反映了古代醫家對某些心胸疾患的理解,其中「長蟲」可能是一種比喻,指胸中鬱結之氣或某些病理產物,而非真正的蟲體。 方劑的組成及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活血通絡,消瘀止痛: 方中包含桃仁、蜀漆,皆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功效。勞熱傷心,往往伴隨氣滯血瘀,心脈不通,導致心痛。桃仁能破血行瘀,通利血脈;蜀漆則能散瘀消癥,緩解心胸疼痛。此為方劑治療的核心策略。
2. 理氣和胃,化痰降逆: 橘皮具有理氣和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心痛可能與胃氣上逆、痰濁阻滯有關,橘皮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使氣機通暢,減輕心痛。
3.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貫眾、青葙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若心痛伴有發熱、炎症,則此二藥能清熱瀉火,消除炎症反應,輔助活血化瘀。
4. 殺蟲消積(治標): 方中使用雷丸、蕘荑,古代認為其有殺蟲消積之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蟲」證,以達標本兼治之效。需注意的是,此處的「蟲」並非字面意義上的寄生蟲,更多的是指病理產物或瘀血凝滯。
5. 其他藥物作用: 吳茱萸根溫中散寒,或用於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加重的心痛;白僵蠶具有解毒消腫,平肝熄風之效,可能用於緩解因氣機紊亂而引起的相關症狀。 亂髮灰的作用則較難從現有文獻中直接考證,可能具有輔助作用。
整體治療原理: 橘皮桃仁丸並非單純針對「長蟲」這一症狀,而是綜合考慮了勞熱傷心、心痛等多種症狀,從活血化瘀、理氣和胃、清熱解毒等多個方面入手,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方中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疏通心脈,消除病理產物,緩解疼痛,恢復心臟功能。 「以蟲下為度」的用藥方法,也暗示著治療過程需要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量,直至症狀改善。
總而言之,橘皮桃仁丸的組成和治療原理體現了古代醫家對心胸疾患的綜合認識,其藥物配伍精妙,療效值得探討和研究。 需要強調的是,本分析基於古方記載及現有中藥學知識,並未考慮現代醫學的診斷標準,僅供學術參考。
傳統服藥法
雷丸1兩,狼牙刺1兩,陳橘皮1兩,貫眾1兩,桃仁1兩,蕪荑1兩,青葙子1兩,蜀漆1兩,桃白皮1兩,吳茱萸根1兩,白僵蠶3-7個,亂發灰3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粥飲送下。以蟲下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桃仁丸,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雷丸1兩,狼牙刺1兩,陳橘皮1兩,貫眾1兩,桃仁1兩,蕪荑1兩,青葙子1兩,蜀漆1兩,桃白皮1兩,吳茱萸根1兩,白僵蠶3-7個,亂發灰3分。 主治:勞熱傷心,有長蟲長1尺,貫周心爲病,令人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