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止呃湯

XIN ZHI ZHI 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羊毛溫證論》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大腸經 20%
脾經 16%
肺經 10%
心經 9%
肝經 8%
腎經 5%
膀胱經 1%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呃逆多由脾胃虛弱、氣機逆亂引起,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固護中焦,從根本上改善呃逆症狀。
  2. 扶正祛邪: 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持正氣,對於因外邪侵襲、氣機失調引起的呃逆,可起到扶正祛邪、調整氣機的作用,促進病體康復。

新制止呃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呃:半夏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從而緩解呃逆症狀。呃逆通常由胃氣上逆、痰濁阻滯所致,而半夏能夠清熱化痰、降逆止呃,故而被列入方劑中。
  2. 燥溼化痰:半夏還具有燥溼化痰的功效,能夠去除痰溼,使胃氣通暢,從而緩解呃逆。某些呃逆症狀可能與痰溼阻滯有關,半夏的燥溼化痰功效能夠幫助解決這一問題,使治療更加全面。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新制止呃湯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寒涼傷胃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的功效。在止呃湯中,甘草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呃逆、止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新制止呃湯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降逆止呃:葶藶子性寒,入肺經,具有降氣止咳、降逆止呃之效。對於因肺氣上逆、痰氣壅盛所致的呃逆,葶藶子可通過降氣化痰,消除痰氣阻滯,達到止呃的效果。
  2. 利水消痰:葶藶子兼具利水消痰之功,能化痰利水,使痰液及水氣下降,有助於緩解因痰溼阻滯所致的呃逆。

因此,新制止呃湯中加入葶藶子,旨在通過降逆止呃、利水消痰等功效,達到治療呃逆的目的。

新制止呃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呃逆: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解呃逆的功效。呃逆多因肝氣不舒、胃氣上逆所致,白芍能平肝舒氣,降逆止呃,緩解呃逆症狀。
  2. 調和脾胃: 白芍亦能健脾和胃,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呃逆的根本原因。

因此,新制止呃湯中加入白芍,可以有效地緩解呃逆,並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本目的。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止呃逆: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的功效。呃逆多因寒邪客胃,或脾陽虛寒所致,附子可溫陽散寒,振奮脾胃,從而止呃逆。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附子與其他藥材如生薑、半夏等配合使用,可增強溫陽散寒、降逆止呃的功效。例如生薑溫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嘔,三者合用,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呃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呃之功效。對於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嘔吐,吳茱萸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呃,緩解症狀。

2.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吳茱萸還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呃逆、胃痛等症狀。

因此,新制止呃湯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降逆止呃,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以達到止呃的目的。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呃逆多因脾胃虛弱、濕濁內阻,痰濁上逆所致。茯苓能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降低痰濁上逆的可能性,從根本上止呃。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能寧心安神,對於因心神不寧、氣機逆亂所致的呃逆,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新制止呃湯中加入西瓜子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西瓜子殼味甘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清熱降火、止嘔降逆之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解胃熱,降逆止呃,對於因胃熱引起的呃逆、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益氣:西瓜子殼亦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減輕呃逆的症狀。此功效與方劑中其他健脾益氣藥物相互協同作用,共同改善患者的脾胃虛弱狀態。

因此,新制止呃湯中加入西瓜子殼,不僅可以清熱降火、止嘔降逆,更能健脾益氣,從多方面改善呃逆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新制止呃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新制止呃湯由人參、半夏、甘草、葑藶子、白芍、附子、吳茱萸、茯苓、西瓜子殼等藥組成。

主治病證:

根據《羊毛瘟證論》所述,新制止呃湯主治羊毛溫毒餘邪未清,導致的氣虛呃逆,並伴隨心煩不寧、食少作噦、神倦微熱、胸脹不臥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1. 針對病因:

    • 羊毛溫毒:此方證病因源於羊毛溫毒,故需考慮清除餘毒。方中西瓜子殼清熱解毒,消腫利尿,有助於清除體內溫毒。
    • 氣虛:溫毒耗傷正氣,導致氣虛。方中人參大補元氣,固本培元,補益氣血,為治療氣虛呃逆的關鍵。
  2. 針對呃逆:

    • 氣逆:呃逆的產生多為氣機上逆所致。方中半夏降逆止嘔,吳茱萸溫中散寒,亦能降逆止噯,兩者協同,共治氣機上逆。
    • 中焦虛寒:部分呃逆因中焦虛寒所致。附子回陽救逆,溫中散寒,可溫壯脾陽,以改善中焦虛寒之象。
  3. 針對兼證:

    • 心煩不寧:心煩多因心神不安。茯苓健脾安神,可寧心定悸。
    • 食少作噦:食少作噦多因脾胃功能失調。半夏燥濕化痰,理氣止嘔,有助於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 神倦微熱:溫病後期,餘邪未盡,導致氣虛而出現微熱。人參補氣益精,可改善神倦乏力。
    • 胸脹不臥:胸脹不臥多因氣機阻滯,或濕阻中焦。茯苓利水滲濕,半夏降逆化痰,有助於開胸利膈。
  4. 其他藥物作用:

    • 白芍:柔肝止痛,養血緩急,可緩解因肝氣不舒而致的不適。
    •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使全方藥力協調,緩和藥性。
    • 葑藶子:平肝安神,止痛散結,有助於緩解溫邪擾動肝經所致的不適。

總結:

新制止呃湯針對羊毛溫毒餘邪未清,導致的氣虛呃逆,以人參大補元氣為根本,配以半夏、吳茱萸降逆止呃,附子溫中散寒,茯苓健脾安神,西瓜子殼清熱解毒,白芍、甘草、葑藶子等藥物輔助,達到補氣固本、降逆止呃、清熱解毒、安神定悸之效,從而緩解呃逆、心煩、食少、神倦、胸脹等症狀。此方體現了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半夏8分,甘草5分,葶藶子1錢,白芍3錢,熟附子5分,吳茱萸5分(用黃連5分煎水拌炒),雲茯苓2錢,西瓜子殼4兩。
水煎,去滓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新制止呃湯, 出處:《羊毛溫證論》。 組成:人參1錢,半夏8分,甘草5分,葶藶子1錢,白芍3錢,熟附子5分,吳茱萸5分(用黃連5分煎水拌炒),雲茯苓2錢,西瓜子殼4兩。 主治:羊毛溫毒,餘邪氣虛,呃逆,心煩不寧,食少作噦,神倦微熱,胸脹不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