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心神丹

JIU XIN SH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20%
肺經 14%
肝經 13%
胃經 11%
腎經 7%
大腸經 3%
膽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心神丹」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固脫,扶正救逆: 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益元氣、固護心神,對於心氣不足、神志恍惚、心悸氣短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對於心神不寧、精神恍惚等病症,人參能起到扶正救逆的作用,使心神安定,恢復正常。
  2. 溫補脾胃,化氣生血: 人參亦能溫補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化生精血。心氣不足與脾胃虛弱密切相關,人參能改善脾胃功能,使氣血充足,進而滋養心神,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救心神丹中含有黃連,主要因為其具有清心火、降心熱、安神定志的功效。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能清瀉心火,對於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連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可以輔助治療心悸、胸悶等症狀。因此,黃連在救心神丹方劑中,起到了清心火、安神定志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救心神丹」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開竅醒神: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寧心安神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通過嗅覺刺激神經,提升腦部興奮性,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效改善心神不寧、神志昏迷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水菖蒲具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心血管循環,促進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胸悶等症狀。此外,其還能利水消腫,對於心腎功能不佳導致的浮腫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救心神丹」中加入水菖蒲,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等功效,達到安神定志、改善心臟功能的目的。

「救心神丹」方劑中使用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心: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心主神明,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易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健脾益氣,能改善心神失養的根本原因。
  2. 化痰寧心: 茯苓亦有化痰的作用。痰阻心竅,亦可導致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化痰,能消除痰濕對心神的影響,有助於寧心安神。

因此,「救心神丹」中使用茯苓,可謂是針對心神失養,兼顧健脾益氣、化痰寧心,達到安神定志、益氣養心的目的。

救心神丹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養血安神:白芍味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的功效。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常與肝血不足、心脾兩虛有關,白芍能養血滋陰,使心神安寧,改善失眠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救心神丹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燥熱的藥物,而白芍性微寒,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保護心神的作用。

「救心神丹」方劑中使用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多與痰飲阻滯心竅有關,半夏可化痰降逆,使心神安寧。

二、祛痰開竅: 半夏不僅能化痰,更能開竅醒神。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往往與痰濁矇蔽心神有關,半夏可化痰開竅,使心神清寧,改善睡眠。

因此,半夏在「救心神丹」中可起到化痰降逆、開竅醒神的功效,進而達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作用。

救心神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之效。心神失守,常因陽氣不足,寒邪內侵所致,附子能溫補心陽,驅散寒邪,振奮心氣,從而恢復心神之正常運作。
  2. 固護心陽: 附子能溫補心陽,固護心氣,防止心陽外泄,起到穩定心神的作用。心陽不足,易導致心悸、氣短、失眠等症狀,附子能溫補心陽,增強心臟功能,改善這些症狀。

因此,救心神丹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陽救逆,固護心陽,以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心神丹」主治功效分析

中藥方劑「救心神丹」主要用於治療**冬月傷寒,至 12 日之後,忽然厥發,發則如死人一樣,但心中火熱,其四肢如冰,有延至 3-4 日而身體不腐者。**的症狀,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種危重症,表現為肢體厥冷、意識障礙,但仍有生命體徵的狀態。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將此病症描述為「熱極反為寒顫,顫極而人死,其實人死而心尚未死。」並將其類比為君相被群妖圍困,外藩無法救援的危急局面。而「救心神丹」則被喻為「斬關奪門,掃群妖,救君相」的良將,通過「助包絡加祛邪」來達到「回死為生」的效果。

具體而言,方中各藥的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 人參 (一兩): 大補元氣,固脫救逆,對應於「助包絡之氣」,在此方中扮演著「固其生氣」的重要角色,為生命垂危的患者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如同為被圍困的君王提供保護。
  • 黃連 (三錢):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心中之熱如火」的症狀,用於清除心包絡的火邪,相當於掃除圍困君王的「群妖」。
  • 菖蒲 (二錢): 開竅醒腦、化痰止咳,在此方中作為「嚮導」,引導人參和黃連直達病所,發揮作用,如同引領援軍突破重圍。
  • 茯苓 (五錢): 利尿消腫、健脾和胃,與白芍、半夏共同「利濕而共消痰」,清除體內的濕邪和痰濁,為氣血運行掃清障礙。
  • 白芍 (一兩): 活血調經、舒筋止痛,與茯苓、半夏共用,一方面可「平肝而不助火」,防止肝火上炎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可活血通絡,改善微循環。
  • 半夏 (三錢): 降逆止嘔、祛風除濕,與茯苓、白芍共用,可「利濕而共消痰」,祛除體內的痰濕,改善氣血運行。
  • 附子 (一分):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在此方中用量極少,作為「先鋒」,具有溫通經脈、引領藥物的作用。其量少是因為此症是心火之熱,少用溫熱的附子來溫通經脈即可。

綜合來看,「救心神丹」通過大劑量的人參補益元氣,維持生命;黃連清解心包絡之熱邪;菖蒲引導藥物直達病所;茯苓、白芍、半夏化痰祛濕,平抑肝火;少量附子溫通經脈。諸藥合用,共奏扶正祛邪、救逆回陽之效,從而達到「返死而回生」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對於藥物劑量的描述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現代應用時需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且根據藥物組成,救心神丹應由專業中醫師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使用,不可自行配伍服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黃連3錢,菖蒲2錢,茯苓5錢,白芍1兩,半夏3錢,附子1分。
助包絡之氣,祛邪,返死回生。
水煎1碗,以筆管通於病人喉中,另使親人含藥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心神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救心神丹,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人參1兩,黃連3錢,菖蒲2錢,茯苓5錢,白芍1兩,半夏3錢,附子1分。 主治:助包絡之氣,祛邪,返死回生。主治:冬月傷寒,至12日之後,忽然厥發,發則如死人一樣,但心中火熱,其四肢如冰,有延至3-4日而身體不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