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痢湯

DUAN L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五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9%
肺經 15%
胃經 15%
腎經 9%
肝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斷痢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止瀉: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嘔止瀉的功效。斷痢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痢疾,而半夏能有效去除腸道濕熱,達到止瀉目的。
  2. 和胃降逆: 痢疾常伴有嘔吐、腹痛等症狀,半夏能和胃降逆,緩解噁心嘔吐,減少腸道蠕動,進一步抑制痢疾。

因此,半夏在斷痢湯中起著燥濕止瀉、和胃降逆的關鍵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標本兼治的療效。

斷痢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中降逆: 生薑辛溫,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痢疾常伴有腹痛、嘔吐、惡心等症狀,生薑可溫胃止嘔,緩解腸胃不適,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解毒化瘀: 生薑性溫,能解毒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痢疾多因寒邪入侵、濕熱內蘊、瘀血阻滯所致,生薑可溫經散寒,化解瘀血,改善腸道環境,有助於止瀉。

斷痢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痢疾常因脾虛濕盛而發,茯苓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
  2.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存的濕氣排出體外,有助於消除濕邪對腸道的侵襲,減輕腹瀉症狀。此外,茯苓還能滲利小便,有助於排出毒素,促進身體恢復。

斷痢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斷痢湯中多用寒涼藥物,以清熱解毒、止瀉止痢。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峻猛,傷及脾胃,達到藥效平衡。
  2. 緩解藥物毒性: 部分斷痢湯藥物可能存在一定毒性,甘草具解毒作用,能減輕藥物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甘草的加入,既能協調藥效,又能保護脾胃,使斷痢湯更加安全有效。

斷痢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之效。

痢疾多由脾胃虛寒、腸道失固所致,龍骨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並能鎮靜安神,減輕腹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緩解痢疾,起到止瀉止痢的效果。

斷痢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針對寒邪客腸所致的痢疾。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功效。

痢疾患者若因寒邪侵襲腸胃,導致脾腎陽氣虛衰,則會出現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等症狀。附子溫陽散寒,能驅散寒邪,溫煦脾腎,恢復腸胃功能,從而達到止痢的效果。同時,附子也能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寒邪所致的腹痛。

斷痢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脫: 痢疾常伴隨氣虛、脫肛、面色蒼白等症狀,而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固脫止瀉之效,能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止瀉止痢。
  2. 調和藥性: 斷痢湯中多用寒涼藥物,如黃連、黃柏等,以清熱瀉火、止瀉止痢。人參性溫,加入方劑中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脾胃,進一步提高療效。

斷痢湯中使用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燥濕: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善於清熱瀉火,燥濕止瀉。對於因濕熱蘊結腸胃而導致的痢疾,黃連能清熱燥濕,解毒止瀉,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二、抑菌止瀉:黃連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減少炎症反應,緩解腹瀉症狀。同時,黃連還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斷痢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補益脾胃,緩和藥性:大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痢疾患者多脾胃虛弱,大棗能溫補脾胃,增強其運化能力,有助於緩解腹瀉症狀。同時,大棗還能緩和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腸胃造成過度刺激。
  2. 和中調氣,止瀉止痛:大棗入脾經,能調和脾胃之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止瀉止痛。此外,大棗還具有止血功效,能減少因腸道炎症引起的出血,進一步緩解痢疾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斷痢湯」以半夏、生薑、茯苓、甘草、龍骨、附子、人參、黃連、大棗等中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冷痢和胸心下伏水。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龍骨善於安撫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同時,龍骨能夠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腸胃不適和腹瀉。由於龍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因此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生肌。另外,龍骨還能滋養肝腎,強健筋骨,增強骨骼強度和彈性,預防骨質疏鬆。此外,龍骨還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男性患者的澀精和遺精等問題。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斷痢湯有溫熱、燥烈之性,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熱症,或者有陰虛火旺、內熱熾盛等症狀,不宜服用斷痢湯。

相同名稱方劑


斷痢湯,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半夏1升,生薑5兩,茯苓2兩,甘草2兩,龍骨2兩,附子1兩,人參3兩,黃連3兩,大棗12枚。 主治:冷痢,胸心下伏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