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薷湯

LIAN R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三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0%
膀胱經 15%
腎經 9%
脾經 9%
肝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連薷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吳茱萸能溫中散寒,驅除寒邪,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2. 調和脾胃:吳茱萸味辛,能行氣散結,調和脾胃氣機。連薷湯中常配合其他具有理氣化濕、健脾和胃作用的藥物,如藿香、佩蘭等,共同作用,達到溫中和胃,止嘔止瀉的目的。

連薷湯中包含香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散寒,宣肺解表: 香薷性辛溫,具有驅散風寒、宣肺解表之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等。連薷湯的組成中,往往含有其他清熱解表藥材,與香薷搭配使用,可更有效地驅散外感風寒,改善症狀。
  2. 利水消腫,健脾和胃: 香薷同時具備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濁內停、脾胃不和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症狀。連薷湯中可能含有其他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藥材,與香薷共同作用,可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總之,香薷在連薷湯中發揮着驅風散寒、宣肺解表、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外感風寒和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種症狀。

連薷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收斂,具有斂肺止咳之效,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因外感風寒、暑濕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烏梅能起到緩解作用。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利咽。對於因暑熱傷津、口渴咽乾等症狀,烏梅能起到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綜上所述,烏梅在連薷湯中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治療外感風寒暑濕、咳嗽氣喘、痰多、口渴咽乾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連薷湯

連薷湯為中藥方劑,由吳茱萸、香薷、烏梅組成。主要用於治療暑熱引發腹瀉,排泄出鮮血。

吳茱萸

  • 味辛,性熱。
  • 歸肝、脾、腎經。
  • 功能: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常用於治療腹瀉、嘔吐、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

香薷

  • 味辛,性微溫。
  • 歸脾、肺經。
  • 功能: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降氣、健脾胃。
  • 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暑熱感冒、暑濕感冒、水腫、腹脹、腹瀉等症。

烏梅

  • 味酸,性平。
  • 歸肝、脾、肺、大腸經。
  • 功能: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 常用於治療腹瀉、便血、尿血、崩漏、咳嗽、哮喘、口渴等症。

總結

連薷湯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降氣、健脾胃、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引發腹瀉,排泄出鮮血。

傳統服藥法


黃連3錢(吳茱萸炒),香薷1兩,烏梅3個。
水煎,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連薷湯具有辛溫、苦降的性質,陰虛火旺、胃熱嘔吐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連薷湯,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黃連3錢(吳茱萸炒),香薷1兩,烏梅3個。 主治:受暑下痢鮮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