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茱連散中含有橘皮,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理氣行滯: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橘皮能起到疏通氣機,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 行氣止痛:橘皮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胃脘疼痛、脅肋脹痛等症狀,橘皮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橘皮在橘皮茱連散中扮演著理氣行滯、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橘皮茱連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協同橘皮,增強功效:橘皮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理氣止痛、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與吳茱萸搭配使用,既能增強溫中散寒之效,又能互相協同,達到更好的理氣止痛效果。
因此,橘皮茱連散中加入吳茱萸,是為了更好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協同橘皮增強療效。
橘皮茱連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燥濕: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抑制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與橘皮、茱萸等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熱利濕、止痛的效果。
- 瀉火解毒:黃連還具備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口苦、咽乾、舌苔黃膩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橘皮茱連散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降逆: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橘皮茱連散以橘皮、茱連等辛溫之品燥濕化痰,但若脾胃虛寒者,易致燥熱傷津,此時加入竹茹,可清熱降逆,防止燥熱傷津,並輔助橘皮、茱連化痰止咳。
2. 和胃止嘔: 竹茹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痰熱壅肺、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橘皮茱連散以橘皮、茱連理氣止咳,但若伴隨嘔吐,竹茹的加入可協同理氣,和胃止嘔,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橘皮茱連散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張氏醫通》所載,橘皮茱連散主治「痘瘡初起,乾嘔而噦」。此症狀乃痘疹初期,毒邪尚未透達肌表,胃氣受損所致。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其治療原理如下:
方中藥物功效及作用機制:
橘皮 (理氣化痰,和胃止噯): 痘疹初起,毒邪鬱滯,易導致氣機阻滯,胃氣不和,出現乾嘔噦逆等症狀。橘皮辛溫,具有理氣化痰、疏肝和胃的功效,能行氣消滯,緩解胃氣不和所致的嘔吐。其疏通氣機的作用,有助於毒邪外達。
吳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 雖然痘疹屬於溫熱病,但初期也可能伴隨寒邪內伏,導致胃陽不足,寒邪上逆,出現嘔逆。吳茱萸溫熱,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溫胃散寒,助陽氣以制伏寒邪,並溫中止嘔。與橘皮配合,既能疏通氣機,又能溫散寒邪。需要注意的是,本方中吳茱萸與黃連同炒,減輕其辛燥之性,避免傷陰。
黃連 (清熱燥濕,解毒消炎): 痘疹為熱毒之病,黃連苦寒,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炎的功效,能清解痘毒之熱,防止熱毒壅滯於內,加重病情。與吳茱萸同炒,能減輕其寒性,避免傷胃陽,又能降低吳茱萸的刺激性。
竹茹 (清心除煩,止咳安神): 痘疹初期,患者常伴有心煩不寧、嘔吐等症狀。竹茹甘寒,具有清心除煩、止嘔安神的功效,能清解心熱,寧心安神,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整體治療原理:
橘皮茱連散通過四味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和胃降逆,疏通氣機的目的。方中橘皮、吳茱萸疏通氣機,理氣降逆,止嘔止噦;黃連清熱解毒,防止熱毒內壅;竹茹清心安神,緩解患者不適。 此方平和疏透,既能清解熱毒,又能避免峻猛攻伐,損傷正氣,符合痘疹初期治療的原則,即「引毒達表,則吐瀉自止」。 《張氏醫通》中提到痘疹初起,嘔吐、泄瀉等症狀,乃毒火所致,不可驟止,應平和疏透,引毒達表,此方正符合此治則。 若誤用溫熱藥或滋補藥,則會加重病情。
總而言之,橘皮茱連散對於痘瘡初起,出現乾嘔而噦的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其藥物配伍精妙,治療原理清晰,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橘皮6錢,吳茱萸3錢,黃連1兩(同吳茱萸炒),竹茹1團。
上為散。
每服1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茱連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橘皮6錢,吳茱萸3錢,黃連1兩(同吳茱萸炒),竹茹1團。 主治:痘瘡初起,乾嘔而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