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明目: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其能清肝火,疏風熱,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延緩眼部衰老。
- 滋陰養血:桑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能滋陰養血,益氣明目,有助於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提高視力,延緩眼部老化。
因此,桑葉在明目延齡丸中起到清熱明目、滋陰養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延緩眼部衰老,達到明目延齡的效果。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菊花,乃取其清肝明目之效。
菊花味甘苦,性涼,歸肝、肺經,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清肝明目作用,可改善眼部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有助於延緩衰老,故納入明目延齡丸中,以達清肝明目、延年益壽之效。
明目延齡丸中添加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平肝明目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因肝火上炎、風熱上擾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此外,羚羊角還具有平肝明目的作用,可改善頭昏眼花、視力減退等症狀,有助於延年益壽。
因此,明目延齡丸中添加羚羊角,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平肝明目的功效,達到明目延齡的目的。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滋養肝腎,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眼部疲勞,有助於明目延年。
- 補益精血,延緩衰老:生地黃能補益精血,改善氣血運行,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明目延齡丸中起到滋陰養血、清熱涼血、補益精血、延緩衰老的作用,對眼睛健康和整體身體狀況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明目益精: 女貞子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肝腎精血充足,則目珠得養,視力自然清明。
- 烏髮黑鬚,延緩衰老: 女貞子還可烏髮黑鬚,延緩衰老。肝腎精血虧虛,則髮鬢早白,容顏衰老,女貞子能滋補肝腎,固精益髓,從而延緩衰老,達到延年益壽之效。
因此,明目延齡丸中加入女貞子,不僅能明目益精,更能滋補肝腎,延緩衰老,達到整體的保健功效。
明目延齡丸中包含密蒙花,主要源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密蒙花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此外,密蒙花還能滋養肝腎,延緩衰老,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眼部微循環,增強視力,達到明目延齡的效果。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潛陽,安神定志: 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鎮心安神之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目昏、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牡蠣能起到滋養肝腎、鎮靜安神的作用,從而改善視力,延緩衰老。
-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牡蠣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其清熱解毒之性,能消散眼部炎症,改善眼部微循環,從而達到明目退翳的效果。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滲濕,清熱除煩: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煩的功效。明目延齡丸以滋補肝腎為主,但若體內濕熱較重,則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澤瀉可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熱,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
- 瀉火降濁,清肝明目:澤瀉具有瀉火降濁的功效,能清泄肝火,改善肝臟功能。明目延齡丸主要針對肝腎虧虛、目昏眼花等症,澤瀉加入其中,有助於清肝明目,提高藥效。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血,緩解眼部疲勞: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的功效,能改善肝血不足、目力減退等症狀,同時也能緩解因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眼花、視物模糊等眼部疲勞。
- 疏肝解鬱,改善視神經功能: 白芍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視神經功能障礙,例如視物不清、眼痛等。
總而言之,白芍的滋陰養血、疏肝解鬱功效,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疲勞、視力下降等問題,達到明目延齡的功效。
明目延齡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之效。方中加入枳殼,可助於疏通肝氣,改善肝臟氣血運行不暢,進而達到明目的功效。
2. 化痰散瘀: 枳殼亦有化痰散瘀之效,可有效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總而言之,明目延齡丸中加入枳殼,可藉由其行氣消積、化痰散瘀的功效,達到明目延齡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延齡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肝火熾盛之目赤」,意即因肝經火熱上炎所致的眼睛發紅、疼痛、充血等症狀。傳統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火旺盛易循經上擾目竅,導致目赤腫痛。明目延齡丸以清瀉肝火、疏散風熱為核心,兼顧平肝明目,適合外感風熱或內生肝火引起的眼部不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分析:
霜桑葉(2錢):
- 性味甘苦寒,歸肺、肝經,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 古代醫家多用於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疾,如《本草綱目》載其能「明目,治肝火頭痛」。
- 現代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含黃酮類、多酚類成分有關,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解眼部充血。
菊花(2錢):
- 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肝、肺經,長於疏散風熱、平肝明目。
-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尤擅清肝經風熱。
- 現代研究顯示,菊花含揮發油、菊苷等,可擴張血管、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改善眼周循環。
加減配伍邏輯:
- 風熱頭痛目赤加白蒺藜:
- 白蒺藜辛散苦降,能疏散肝經風熱、止頭痛,兼有活血祛風之效,協同桑菊增強散邪之力。
- 肝陽上亢目昏加石決明、枸杞子:
- 石決明鹹寒潛陽,鎮肝息風;枸杞子甘平滋補肝腎,針對肝陽化風或肝腎陰虛之本,標本兼顧。
劑型設計意義:
- 丸劑(綠豆大):丸者緩也,適合肝火或風熱需長期調理者,緩釋藥效。
- 膏劑(明目延齡膏):熬膏兌蜜增強潤燥之功,適用於兼有陰傷或燥熱者。
綜合作用機制
此方以「清泄肝火」為主軸,結合「散風熱」與「平肝陽」:
- 直接清肝瀉火:桑葉、菊花均入肝經,協同降低肝經實熱。
- 疏散外邪:風熱外襲易引動肝火上炎,桑菊辛涼透表,切斷病傳路徑。
- 調節肝之氣血:加減法中蒺藜散瘀、石決明潛陽、枸杞滋養,體現「肝體陰用陽」的治法邏輯。
全方結構簡潔,藥性輕靈,符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尤其適合眼部疾患需輕清上浮之品的特性。
傳統服藥法
霜桑葉2錢,菊花2錢。
風熱頭痛目赤,加白蒺藜;肝陽上亢,兩目昏花,加石決明,枸杞子。
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白開水送服。或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濃,少兌煉蜜收膏,名明目延齡膏。每服3錢,白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適用於肝火熾盛之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明目延齡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霜桑葉2錢,菊花2錢。 主治:清熱散風,平肝明目。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肝陽上亢,兩目昏花。
明目延齡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霜桑葉2錢,甘菊2錢,羚羊尖1錢5分,生地2錢,女貞子2錢(研),蒙花1錢5分,生牡蠣2錢,澤瀉1錢,生杭芍1錢5分,枳殼1錢5分(炒)。 主治:肝火熾盛之目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