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清肝湯

ZHI ZI QING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6%
肺經 14%
胃經 14%
膽經 9%
脾經 9%
三焦經 5%
心包經 5%
大腸經 4%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梔子、黃芩等藥物,可增強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用於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宣肺透疹: 牛蒡子具有宣肺透疹的功效,對於麻疹、風疹等疾病引起的發熱、咳嗽、疹出不暢等症,可促進疹出,加速病程恢復。

因此,牛蒡子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梔子清肝湯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疏風散熱、宣肺透疹的作用,使其更適合治療肝火上炎、風熱感冒等病症。

梔子清肝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肝鬱氣滯是本方主治證候之一,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通,達到清熱解毒、降肝火的目的。
  2. 升散清熱: 柴胡兼具升散之性,能將肝膽之熱向上疏散,並與梔子、黃芩等清熱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梔子清肝湯主治肝經鬱熱,症見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川芎可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同時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引藥下行,協同清熱: 川芎氣味辛香,可引藥下行,幫助梔子、黃芩等清熱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將熱邪從上往下引導,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總之,川芎在梔子清肝湯中起到疏肝解鬱、活血止痛,並協同清熱的作用,促進藥物療效。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肝鬱氣滯:梔子清肝湯主治肝火上炎,而白芍性微寒,入肝經,能養肝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疏肝解鬱,協同梔子清熱瀉火,使清熱瀉火之功更趨平和,避免寒涼傷脾胃。
  2. 抑制肝陽上亢,保護陰液:白芍能斂陰止汗,並能抑制肝陽上亢,防止熱邪傷陰,配合梔子、黃芩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保護肝陰,使清熱瀉火之效更顯著。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石膏,乃因其性寒涼,味甘苦,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之效。

方中以梔子清肝瀉火為主,而石膏則輔以清熱解毒,並能降火止渴,增強清熱瀉火之力,使藥力更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胃。此外,石膏亦能與梔子相配,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從而達到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的療效。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滋陰養血,緩解肝陰不足: 梔子清肝湯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也需兼顧肝陰不足的問題。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可緩解肝陰不足,防止清熱過度傷陰。
  2. 活血化瘀,促進肝氣疏泄: 肝氣鬱結會導致肝火上炎,加重肝熱症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血行,疏通肝氣鬱結,使肝氣暢達,從而達到清肝瀉火的目的。

梔子清肝湯中包含梔子,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它能清泄肝膽之火,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梔子也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瘡瘍、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病症也有一定效果。

因此,梔子清肝湯中加入梔子,旨在清泄肝火、涼血解毒,以達到治療肝熱病症的目的。

梔子清肝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梔子清肝湯以清熱瀉火為主要功效,牡丹皮可協助清熱涼血,並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瘀血,進一步配合梔子、黃芩等藥物,達到清肝利膽、消腫止痛的作用。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清解上焦熱,可抑制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

二、 涼血解毒:黃芩具涼血解毒之效,可解肝經鬱熱所致的發熱、斑疹、瘡瘍等症狀。搭配梔子等藥物,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皮膚問題。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梔子清肝湯主要用於肝經熱盛,症見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頭脹痛等。黃連可與梔子、菊花等藥物協同,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改善肝火上炎的症狀。
  2. 抑制肝陽上亢: 黃連能抑制肝陽上亢,避免肝火過旺傷及眼睛、頭部等部位。梔子清肝湯中加入黃連,可起到抑肝陽、清肝火的作用,使肝火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加重。

梔子清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梔子清肝湯以梔子、黃芩等苦寒之藥為主,清熱瀉火力強,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2. 協同作用: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能增強梔子、黃芩等藥物的清熱瀉火作用,使藥效更佳。同時,甘草還能解藥毒,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主治功效


梔子清肝湯

梔子清肝湯為中醫方劑,由甘草、白芍、柴胡、川芎、當歸、梔子、牡丹皮、黃芩、黃連、牛蒡子、石膏共11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少陽經虛弱,肝火風熱向上攻襲,於是形成發炎腫脹,疼痛連接到頸項、胸部、乳房、太陽穴等部位,或者寒熱在傍晚更加嚴重,胸部滿悶,口苦舌燥

藥方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柴胡:**中藥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連:**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牡丹皮:**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牛蒡子:**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石膏:**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梔子:**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梔子清肝湯是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的中醫方劑,由甘草、白芍、柴胡、川芎、當歸、梔子、牡丹皮、黃芩、黃連、牛蒡子、石膏共11味藥材組成。主治少陽經虛弱,肝火風熱向上攻襲,於是形成發炎腫脹,疼痛連接到頸項、胸部、乳房、太陽穴等部位,或者寒熱在傍晚更加嚴重,胸部滿悶,口苦舌燥

傳統服藥法


山梔、菖蒲、柴胡、當歸、黃芩、黃連、丹皮、甘草、牛蒡子。
先以生豬脂、地龍、百草霜為末,和蔥汁,捏如棗核大。
棉包塞耳幾日,待軟挑出,後服此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甲狀腺亢進嘴裡發苦慢性肝炎癤和癰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清肝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山梔、菖蒲、柴胡、當歸、黃芩、黃連、丹皮、甘草、牛蒡子。 主治:耵耳。因風熱搏於耳中津液,結硬成塊,壅塞耳竅,氣脈不通,致疼痛不止。

梔子清肝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牛蒡子1錢,柴胡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石膏1錢,當歸1錢,山梔1錢,牡丹皮1錢,黃芩5分,黃連5分,甘草5分。 主治:少陽經虛,肝火風熱上攻,遂成發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熱晡甚,胸滿,口苦舌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