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等症。
延胡索性辛、苦、溫、無毒。主治活血、利氣、止痛。 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撲腫痛。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性味甘,淡,微寒。主治瀉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產婦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橘紅性辛、苦、溫。主治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用於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肝鬱化火,肝膽實火,肝膽火旺,肝熱,肝經風熱
加味金鈴子散, 出處:《馬培之外科醫案》。 組成:川楝子、延胡、青皮、赤芍、甘草、黑梔、枳殼、通草、橘紅。 主治:肝癰。怒動肝火,脅肋作痛,呼吸不利,手不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