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油膏中加入龍骨,主要是因為龍骨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收斂止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幫助止住傷口流血,促進傷口癒合。
2. 鎮痛消腫: 龍骨還具有鎮痛消腫的效果,能緩解傷口處的疼痛和腫脹,有助於減少炎症反應。
因此,黑油膏中加入龍骨,能起到收斂止血、鎮痛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狀。
黑油膏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癢、生肌斂瘡之功效。黑油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五倍子可以有效緩解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 抗菌消炎: 五倍子含有鞣酸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黑油膏治療皮膚病時,五倍子可以抑制病菌生長,防止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黑油膏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昇華提煉而成的紅色粉末,性寒,味甘辛,入心、肝經。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皮膚的炎症反應,而燥濕止癢則可有效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狀。
在黑油膏中,輕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有效治療濕熱瘡瘍、皮膚瘙癢等病症。
黑油膏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癢: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止癢之效。黑油膏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的收斂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抑制瘙癢。
2. 抗菌消炎: 白礬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黑油膏中加入白礬,能有效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黑油膏方劑中發揮着收斂止癢、抗菌消炎的作用,爲治療皮膚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療效。
黑油膏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黑油膏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痛等症,而石膏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收斂生肌: 石膏具有收斂生肌作用,可以促進創面癒合。黑油膏中的石膏可以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加速創面修復,防止感染。
黑油膏方劑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黑油膏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寒水石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生肌: 寒水石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黑油膏中加入寒水石,可提高膏藥的收斂生肌效果,促進潰瘍癒合。
總而言之,寒水石在黑油膏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促進傷口癒合。
黑油膏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黑油膏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文蛤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減輕瘙癢和疼痛。
- 滋陰潤燥: 文蛤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黑油膏中加入文蛤,可以補充皮膚所需營養,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促進皮膚健康。
黑油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黑油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痛、溼疹、燒燙傷等,冰片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 疏風止癢,涼爽止痛: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疏風止癢的功效。黑油膏治療皮膚病時,冰片可以起到清涼止痛、止癢的作用,減輕患者不適感,提高治療效果。
黑油膏中加入薄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清熱止癢: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黑油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薄荷可以有效緩解皮膚發炎、瘙癢等症狀。
二、促進血液循環:薄荷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滲透皮膚,提高藥效。對於一些局部組織損傷或感染,薄荷可以幫助藥物更快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油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嬰兒濕疹」,中醫稱濕疹為「濕瘡」或「奶癬」,多因嬰兒肌膚嬌嫩,脾虛濕蘊,外感風熱,濕熱相搏而發。古代認為濕疹急性期以「濕熱」為主,慢性期則多伴「血虛風燥」。黑油膏外用,主要透過收濕斂瘡、清熱解毒、止癢鎮靜,針對濕疹滲液、糜爛或乾燥脫屑等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收濕斂瘡:
- 龍骨、五倍子、枯礬:此三味為收斂要藥。龍骨斂瘡生肌,五倍子固表止汗、收濕止癢,枯礬燥濕殺蟲,合用可減少濕疹滲液,促進瘡面癒合。
- 蛤殼粉:煅燒後具吸濕收斂之效,輔助控制患部濕濁。
清熱解毒:
- 生石膏、寒水石:二者性寒,清解肌表熱毒,緩解紅腫熱痛。生石膏偏於清氣分實熱,寒水石善利濕消腫,契合濕疹濕熱病機。
- 輕粉(外用少量):攻毒杀虫,傳統用於頑固濕瘡,但現代已知其毒性,需謹慎。
止癢鎮靜:
- 冰片、薄荷腦:辛涼透散,局部使用可麻痹神經末梢,迅速止癢,兼有清涼感以安撫煩躁。
基質調和:
- 凡士林作為賦形劑,潤膚保護,防止乾裂,適合嬰兒細嫩皮膚,亦助藥力滲透。
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以「濕熱並治」為核心,結合「收斂—清熱—止癢」三層次:
- 治標:以收斂藥控制滲液,寒涼藥清熱,辛香藥止癢,快速緩解症狀。
- 調理環境:通過吸濕(蛤殼粉)、燥濕(枯礬)改善局部濕濁,阻斷濕疹惡化循環。
- 兼顧護膚:凡士林基底避免刺激,符合嬰兒「嬌髒易傷」的生理特點。
潛在機理推測
從現代藥理看,五倍子、枯礬含鞣酸,可凝固蛋白減少滲出;石膏、寒水石的鈣鹽成分或能抗炎消腫;薄荷腦、冰片具局部麻醉作用。整體或通過抗菌、抗炎、收斂及神經調節多途徑起效。
總結
黑油膏為傳統外治濕疹的複方,針對嬰兒濕疹「濕、熱、癢」三大主證,側重局部調理,藥物配伍層次分明,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理念。然其組成含輕粉等毒性成分,古今應用差異需進一步辨證探討。
傳統服藥法
龍骨9克,五倍子18克,輕粉6克,枯礬9克,生石膏18克,寒水石18克,蛤殼粉18克,冰片1克,薄荷腦9克。
上為細末,加凡士林220克,配成軟膏。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油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龍骨9g,五倍子18g,輕粉6g,枯礬9g,生石膏18g,寒水石18g,蛤殼粉18g,冰片1g,薄荷腦9g。 主治:嬰兒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