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散

JIN B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6%
心經 16%
大腸經 11%
脾經 10%
膽經 7%
肺經 5%
腎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波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熱解毒、燥濕止癢、止瀉痢等作用。對於金波散所治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病症,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抑制病菌生長,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黃連還能燥濕止癢,針對濕疹的濕邪入侵,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黃連是金波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功效對於治療皮膚病症至關重要。

金波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熱毒症狀,如口舌生瘡、喉嚨腫痛等。其中,硼砂作為金波散的組成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

硼砂在中醫中常被視為一種清熱解毒的良藥。其主要功能是消腫止痛及抗菌消炎,其性寒,能有效清理體內的熱邪,減輕因熱引起的上火症狀。此外,硼砂對於促進傷口癒合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處理與炎症相關的病症時,能起到輔助療效。

在金波散的配方中,硼砂的使用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對於如喉嚨炎、口腔潰瘍等病症的治療效果更佳,並且有助於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因此其選用符合中醫「寒熱相制」的基本原則,為調和藥性提供了依據。

金波散中添加寒水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主要功效爲清熱解毒,止血止痛。金波散主要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寒水石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收斂止血: 寒水石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金波散中也常加入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藥,如生地黃、赤芍等,寒水石可以輔助其止血作用,進一步緩解咽喉疼痛,促進創面癒合。

總體而言,寒水石在金波散中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收斂止血,相輔相成,增強方劑的療效。

金波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源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大黃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泄積的作用。

金波散的組成中多為清熱解毒之藥,而大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另一方面也能清泄腸胃積熱,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

金波散中加入海螵蛸,乃因其具有收斂止血、鎮驚安神之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其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收斂止血之功,可有效控制因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而其鎮驚安神之效,則有助於緩解因心神不寧所致的不安、驚悸等症狀。

因此,金波散中加入海螵蛸,旨在通過其收斂止血、鎮驚安神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金波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這並非傳統的中藥材,而是指硫酸銅,也稱為「膽礬」。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殺菌消炎:硫酸銅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於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皮膚潰瘍、濕疹等有較好的療效。
  2. 收斂止血:硫酸銅可以收斂血管,促進傷口癒合,並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在治療外傷出血、燒燙傷等情況時,可以起到止血和消炎的作用。

然而,硫酸銅是一種有毒物質,使用時需謹慎,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或外用。

金波散中包含玄明粉,主要原因在於其 潤腸通便 的功效。

玄明粉,又稱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脾、胃、大腸經。其能 瀉熱通便,對於熱結便祕、腹脹痛、口渴便祕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此外,玄明粉還具有 清熱解毒 的功效,能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在金波散中加入玄明粉,能有效 緩解便祕,同時也能 清熱解毒,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金波散中加入麝香,乃取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其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金波散中加入麝香,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擴大藥物作用的範圍,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金波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金波散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症,全蠍可有效緩解痙攣,止息抽搐,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2. 疏散風熱:全蠍亦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金波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如黃芩、黃連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以治療小兒發熱、煩躁、抽搐等症。

主治功效


金波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主治

根據《活幼心書》和《證治準繩‧幼科》的記載,金波散主要用於治療 「時行赤眼,腫痛成翳,有熱多淚」。這在現代醫學中,可以理解為急性結膜炎或其他眼部感染,伴有眼部紅腫、疼痛、翳障(角膜混濁)及流淚等症狀,特別是有發熱和多淚的表現。

治療原理

金波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從古文記載的藥物組成及其功效分析,可以歸納其治療原理如下: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方中黃連為君藥,大苦大寒,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於熱毒上攻於目的症狀,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 大黃寒水石玄明粉 輔助黃連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其中大黃還能瀉下通便,引熱下行;寒水石和玄明粉清熱之力較強,分別針對暑熱和肺熱引起的眼部症狀。
  2. 祛風除濕,止癢明目:

    • 全蠍 能祛風除濕,對於因風邪引起的眼部不適,如瘙癢,有緩解作用。
    • 古文也提到:“有風夾蟲作癢,入輕粉取效”, 輕粉可殺蟲止癢,更進一步說明金波散有應對風邪及寄生蟲感染的考量。
  3. 收斂生肌,消翳退障:

    • 海螵蛸 能收斂生肌,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眼部組織,對翳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硼砂除了清熱解毒,還有防腐、抗真菌的作用,也有助於消除炎症和促進組織修復。
  4. 活血化瘀,開竅明目:

    • 銅綠麝香 能活血化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
    • 麝香還能開竅醒神,增強藥物對眼部的針對性。

綜合分析

金波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兼顧祛風、收斂、活血等多方面,整體上針對熱毒上攻引起的眼部疾患,通過清熱瀉火、消炎止痛、收斂生肌、活血化瘀等途徑,達到治療赤眼腫痛、翳障、多淚等症狀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方中的用量和現代有所不同,且具體應用還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減。此外,方中的部分藥物,如銅綠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有潛在的毒副作用,使用時需格外謹慎。

總之,金波散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對眼部疾患的認識,但在實際應用中,應以中醫師的專業診斷和指導為準。

傳統服藥法


淨黃連一兩 硼砂 寒水石 大黃各2錢 海螵蛸 銅青各1錢 玄明粉2錢半 麝香一字 全蠍七尾(去尖毒)
有風夾蟲作癢,加輕粉。
除玄明粉、麝香,余七味銼曬為末,仍入玄明粉、麝香乳缽內,同前藥末杵勻。
每用1字至半錢,溫淨湯或涼水調化,澄清去滓,頻洗,不拘時候。
忌酒葷三五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波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淨黃連1兩,硼砂2錢,寒水石2錢,大黃2錢,海螵蛸1錢,銅青1錢,玄明粉2錢半,麝香1字,全蠍7尾(去尖毒)。 主治:時行赤眼,腫痛成翳,有熱多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