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腎抑陽丸

QING SHEN YI Y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肝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1%
肺經 11%
胃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寒水石,乃因其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效,針對腎陰虛、相火妄動所致的諸多症狀,如口乾舌燥、遺精早泄、心煩失眠等,發揮顯著療效。寒水石性寒,入腎經,可清泄腎中虛熱,並能滋陰降火,抑制陽氣亢盛,故可有效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諸多不適。此外,寒水石亦具止血功效,對於腎陰虛導致的血熱妄行,如鼻衄、尿血等,亦有良好療效。因此,清腎抑陽丸中加入寒水石,可謂藥材選用精準,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理念。

清腎抑陽丸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泄腎經實火,並兼具利濕作用。對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陰虛火旺、遺精、早洩、尿頻、尿痛等症狀,黃柏能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從而達到清腎抑陽的效果。此外,黃柏也能有效抑制腎陽亢盛,防止腎陽過度而導致的各種病症。

清腎抑陽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之功效。腎陰虛常伴有虛火上炎,導致頭暈目眩、口燥咽乾、心煩失眠等症狀。生地黃可滋養腎陰,降虛火,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腎陰虛常伴有濕熱內蘊,生地黃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等症狀。

因此,清腎抑陽丸中加入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藥性。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功,尤其擅長於治療肺熱、腎熱所致的症狀。

清腎抑陽丸旨在清熱降火,滋陰降陽,以治療腎陰不足,相火妄動所致的各種病症。知母的加入,正好可以發揮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抑陽,滋陰補腎的療效。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滋陰補腎: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之效。腎陰虛者常出現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而清腎抑陽丸主要針對腎陽亢盛、陰虛火旺等症狀,加入枸杞子可起到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作用。
  2. 增強藥效:枸杞子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清腎抑陽丸的整體療效,更有效地達到清熱降火、滋陰補腎的目的。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解毒,清熱利濕: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腎陽過亢易導致腎陰不足,出現熱象,黃連能清泄腎陽之火,降伏腎陽亢盛。同時,黃連也能清解濕熱,利尿通淋,對於腎陽亢盛所致的濕熱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2. 配伍增效: 黃連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與生地黃、丹皮等清熱涼血藥材配伍,能更好地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與知母、黃柏等清熱瀉火藥材配伍,能增強清熱瀉火之力。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將腎臟中積聚的濕熱及毒素排出體外,減輕腎臟負擔,有利於腎陽的恢復。
  2. 健脾安神: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增強體質,並有助於安定心神,減少因腎陽亢盛導致的煩躁不安等症狀。

茯苓在清腎抑陽丸中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滋陰降火、平肝安神之效。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獨活,是基於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獨活性溫,入肝、腎經,可疏通經絡,驅散寒濕,對於腎虛陽亢所致的腰膝酸軟、四肢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獨活還能緩解腎陽亢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降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經,能清肝熱、明目,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腎藏精,精生髓,髓化骨,腎精不足,可導致肝血虧虛,肝火上炎,因此決明子可間接清腎熱,改善腎精虧虛。
  2. 降壓降脂: 決明子含有豐富的決明子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高血壓、高血脂是常見的腎病併發症,因此加入決明子可幫助控制血壓血脂,減輕腎臟負擔。

綜合而言,決明子在「清腎抑陽丸」中,既能清熱明目,改善肝腎虛弱,又能降壓降脂,緩解腎病併發症,有助於達到清腎抑陽之效。

「清腎抑陽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腎陰虛常伴隨氣血不足,當歸可滋陰補血,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功能。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臟氣血運行不暢,減輕腎臟瘀血阻滯,促進腎臟機能恢復。

清腎抑陽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滋陰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之效。腎陰不足,則易出現虛火上炎,導致陽亢,而白芍可滋補腎陰,降低陽氣亢盛,達到清腎抑陽之效。

二、緩解肝鬱:肝鬱氣滯,可導致腎氣失調,加重陽亢。白芍能舒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疏通氣血運行,進而起到輔助清腎抑陽的作用。

總之,白芍在清腎抑陽丸中發揮滋陰柔肝、緩解肝鬱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降火、滋陰降陽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清腎抑陽丸

清腎抑陽丸方劑是一個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寒水石、黃柏、生地黃、知母、枸杞子、黃連、茯苓、獨活、決明子、當歸、白芍。

  •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主治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主治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 枸杞子: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增強免疫力,抗癌與抑制腫瘤,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的新生和恢復體力。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主治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 決明子: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主治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主治功效

瞳孔縮小。這種病的病因是腎水不足,所以瞳孔小。小而再小,積累漸長,直到像芥子那麼小。

總結

清腎抑陽丸方劑是中醫的一個常見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瞳孔縮小。方劑中的寒水石、黃柏、生地黃、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涼血的作用,枸杞子、黃連、茯苓具有補益肝腎、明目退翳的作用,獨活、決明子、當歸、白芍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腎抑陽丸, 出處:《審視瑤函》卷五。 組成:寒水石(另研)2兩,黃柏(鹽水制)2兩,生地黃2兩,知母(鹽水制)2兩,枸杞子2兩,黃連(酒炒)2兩,白茯苓2兩,獨活8錢,草決明(炒)1兩,當歸(酒洗,炒)1兩,白芍藥(酒洗,炒)1兩。 主治:瞳神縮小。其病神水緊小,小而又小,積漸之至,竟如芥子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