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地黃湯

QING RE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1%
脾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地黃湯以生地黃為君藥,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清熱地黃湯主要用於陰虛火旺,出現潮熱盜汗、心煩失眠、口乾咽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降火,緩解陰虛所致的熱症。

二、涼血活血: 生地黃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所致的出血症。清熱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可起到清熱涼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陰虛所致的瘀血癥。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清熱地黃湯中起到滋陰清熱、涼血活血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清熱地黃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之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效。該方以滋陰清熱為主要治則,針對熱證所致的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症狀。黃連的加入,可有效抑制體內熱邪,並協助滋陰降火,達到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效果,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清熱地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熱邪傷陰:清熱地黃湯以滋陰清熱為主,但熱邪傷陰,往往會導致陰虛內熱,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可緩解熱邪傷陰所致的陰虛內熱,協調滋陰清熱之效。
  2. 調和藥性:清熱地黃湯中,生地、丹皮、澤瀉、山藥等藥性偏寒,若單用容易寒涼傷脾,白芍性微寒,但偏於甘酸,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保護脾胃。

清熱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症狀。此方中,荊芥的加入有其獨特考量。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在清熱地黃湯中,雖然主調為滋陰涼血,但荊芥的存在能夠調和方中寒涼之性,防止過度寒涼傷及脾胃陽氣。同時,荊芥能助藥力達皮毛腠理,促進藥效的全面吸收與分布,使清熱涼血之功更為周全。此外,荊芥還能疏風散邪,對於由外感風熱引起的血熱症狀,亦有助於病邪的排出,使清熱地黃湯的治療效果更加全面與均衡。總體而言,荊芥在清熱地黃湯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配伍精妙的智慧。

清熱地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治療熱入營血,陰虛火旺之證。地黃本身滋陰,而知母能降火,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滋陰之效。

二、 配伍相宜,增強效力: 知母性寒,與生地黃、熟地黃等滋陰藥材配伍,能抑制滋陰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陽,並使清熱之力更為顯著,更有效地治療陰虛火旺之證。

清熱地黃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蒸、下焦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尿赤、小便不利等症狀,黃柏能有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2. 配伍增效:黃柏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藥物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效果。黃柏的苦寒之性,可以制約生地黃、熟地黃的滋膩之性,避免滋膩生濕,使藥效更加全面。

清熱地黃湯的組成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養血,緩解熱毒傷陰: 清熱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等症。當歸具有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緩解熱毒對陰液的損傷,補充因熱邪消耗的陰血,促進陰液的恢復。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清熱地黃湯中的其他藥物,如生地、熟地等,偏於寒涼,容易傷陽氣。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同時也起到引藥入血,增強藥效的作用。

清熱地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活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清熱地黃湯以滋陰降火為主,牡丹皮的加入能輔助清熱涼血,緩解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2. 緩解瘀血: 清熱地黃湯治療的病症,常伴有瘀血阻滯,牡丹皮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清熱地黃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等。其組成中含有多種草藥,其中地榆(地榆)是一味重要成分。地榆性寒、味苦澀,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療瘡之功效。在清熱地黃湯中,地榆的作用在於加強整體方劑的涼血止血能力,尤其針對因血熱導致的出血情況,能迅速收斂止血,並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地榆內含豐富的鞣質,這正是其能夠收斂止血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外,地榆還能促進傷口愈合,適用於內外出血兼有傷口的情況,是此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清熱地黃湯,源自中醫經典,治血崩煩熱

清熱地黃湯,源自中醫經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斂瘡、澀脈斂血等功效,主治血崩煩熱,脈洪澀者。

清熱涼血

清熱涼血,是清熱地黃湯的主要功效之一。生地黃、黃連、地榆等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邪引起的煩熱、血崩等症狀。

止血斂瘡

止血斂瘡,是清熱地黃湯的另一主要功效。當歸、牡丹皮、荊芥等中藥材,具有止血斂瘡、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減少出血量,控制血崩,促進瘡口癒合。

澀脈斂血

澀脈斂血,是清熱地黃湯的輔助功效。知母、五味子、桑葉等中藥材,具有澀脈斂血、固澀精氣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脈搏澀滯,斂住出血,增強止血效果。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地榆:止血,清熱解毒。

總結

清熱地黃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斂瘡、澀脈斂血等功效,主治血崩煩熱,脈洪澀者。清熱地黃湯是中醫治療血崩煩熱的常用方劑之一,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地黃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六。 組成:熟地2錢,山茱萸1錢,山藥1錢,丹皮8分,白茯苓8分,澤瀉8分,柴胡6分,薄荷6分。 主治:小兒白虎歷節風。

清熱地黃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生地5錢,黃連1錢半(炒黑),白芍1錢半(醋炒),荊芥1錢半(炒黑),知母1錢半(炒黑),黃柏1錢半(炒黑),當歸3錢(醋炒),丹皮1錢半(炒黑),地榆3錢(炒炭)。 主治:血崩煩熱,脈洪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