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玉丸
SHUANG Y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偏寒 (0.52)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7%
肺經 25%
腎經 12%
心經 12%
脾經 12%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雙玉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效。雙玉丸主治熱病,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便祕等,石膏能清熱解毒,降火除煩,緩解患者的熱症。
二、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之功,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雙玉丸中常配合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效果。
雙玉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內盛、濕熱蘊結所導致的口渴、煩躁、尿赤、小便不利等症狀,寒水石能起到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作用。
2. 鎮驚安神: 寒水石還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
雙玉丸中加入寒水石,旨在通過清熱瀉火、鎮驚安神等作用,達到治療熱病、濕熱、驚癇等病症的效果。
雙玉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雙玉丸多用於治療寒邪犯胃、脾胃虛寒等症,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消化,緩解嘔吐等不適。
- 和解藥性: 生薑具有解毒作用,可以和解藥性,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雙玉丸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物,加入生薑可以中和其寒性,使藥物更易被胃腸吸收,減少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雙玉丸主治功效分析
以及雙玉丸的組成,可分析其主治功效如下:
1. 針對病機:
- 胃火刑肺: 《赤水玄珠》明確指出雙玉丸主治「胃火刑肺,氣高而喘,每至夏月,必一發者」。此處揭示了雙玉丸針對的病機為胃火上逆,影響肺氣,導致氣喘。胃火熾盛,灼傷肺陰,導致肺氣上逆,出現呼吸急促等症狀,且此症狀在夏季尤為明顯,暗示其與夏季陽熱之氣加重胃火有關。
- 痰積膠固: 從《孫氏醫案》、《古今醫案按》等醫案中可見,患者在服用清中丸、當歸龍薈丸後,排出大量「稠黏穢積」。這表明患者存在中焦痰積、膠固的病理狀態。痰積阻滯氣機,亦是導致喘息的重要因素。
- 火盛哮喘: 諸多醫案中,提到朱丹溪的觀點,認為「凡哮喘火盛者,以白虎湯加黃連、枳實有功」。這再次強調了火盛是哮喘的重要病因,而雙玉丸配合清中丸等藥物,亦可被理解為針對火盛的治療思路。
2. 治療原理:
- 清熱瀉火: 雙玉丸中的石膏和寒水石,均為清熱瀉火之藥。石膏能清解肺胃之熱,而寒水石則能清熱燥濕、利尿消腫。兩藥合用,可清除體內熱邪,特別是針對胃火上逆之證。
- 宣降肺氣: 針對「氣高而喘」之症,雙玉丸不僅通過清熱瀉火來緩解熱邪上逆,更藉由生薑的溫散作用來宣發肺氣。生薑的溫性可以散寒,也有助於疏通氣機,引導肺氣下行,從而達到平喘之效。此外,生薑亦可溫胃散寒,緩解因胃火而引起的胃部不適。
- 化痰除積: 從醫案來看,雙玉丸通常與具有化痰作用的清中丸等藥物合用。這暗示雙玉丸雖然本身並非以化痰為主,但其清熱瀉火之功,有助於改善痰熱膠結的病理狀態。清熱可以減少痰液的產生,配合化痰藥物,則能更好地清除體內痰積。
3. 綜合分析:
綜合來看,雙玉丸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瀉火、宣降肺氣來治療因胃火刑肺、痰熱交結所致的喘息。其組方簡潔,但針對病機明確,能夠有效地改善因胃火上逆、痰熱壅盛導致的喘息症狀。在臨床應用中,常與其他具有化痰、行氣等作用的方劑合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軟石膏、寒水石(各煅,薑汁淬)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甘草煎濃膏為丸,如綠豆大。
每夜服1錢,白湯或淡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石膏、寒水石均具有寒涼性質,因此體質虛寒者不宜服用。
- 本方中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肺止咳的功效,因此感冒發熱、咳嗽痰黃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雙玉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軟石膏、寒水石(各煅,薑汁淬)各等分。 主治:胃火刑肺,氣高而喘,每至夏月,必一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