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葛湯

石葛湯

SHI G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4%
肺經 34%
脾經 21%
膀胱經 10%
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葛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因為石膏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

石葛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表現為高熱、口渴、煩躁不安、脈數等症狀。石膏能清熱瀉火,降低體溫,緩解熱症;同時,石膏也能解毒止渴,緩解患者的口渴症狀。此外,石膏與石葛等其他藥物搭配,能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石葛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1. 葛根解肌退熱: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退熱的功效,可疏散風寒,緩解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與石葛湯清熱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
  2. 葛根生津止渴:葛根富含澱粉和多種維生素,可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與石葛湯潤燥生津的功效相一致,有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因此,石葛湯中加入葛根,可增強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更全面地解決患者的病症。

石葛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石葛性寒,其清熱解毒之效雖佳,但易傷陽氣。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之功效,可中和石葛寒性,避免寒涼傷胃,確保藥性安全有效。
  2. 增強藥效: 石葛湯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生薑能發汗解表,配合石葛清熱解毒,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病症。同時,生薑辛溫走氣,可助藥力迅速透達病所,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葛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飲酒過多,大醉難醒」。古代認為酒性辛熱,過飲易傷脾胃、助濕熱,且酒毒上攻可致頭痛、煩渴、嘔逆,甚至神昏。石膏清熱除煩,葛根解酒毒、升清止渴,生薑和胃止嘔,三藥協作,共奏醒酒、解熱、和胃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石膏(5兩)

    • 性寒,歸肺胃經,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酒後熱毒上擾,見面赤煩躁、頭痛口渴時,石膏可直折火勢,尤其針對胃熱熾盛。
    • 重用五兩,顯示此方側重清泄酒毒鬱熱,而非單純解表。
  2. 葛根(5錢)

    • 辛涼,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藥性論》載其「解酒毒,去煩熱」。現代研究亦證實葛根素可加速酒精代謝,緩解頭痛、嘔吐。
    • 與石膏配伍,一清一透,石膏降胃火,葛根升津液,調和氣機升降。
  3. 生薑(5錢)

    • 辛溫,和胃止嘔,化解酒濕停滯中焦所致之噁心嘔逆。其溫性亦可制約石膏寒涼,避免傷胃,協同葛根鼓舞胃氣。

整體方義:

  • 清熱與解酒並行:石膏針對內熱,葛根專攻酒毒,生薑調和中焦,形成「清泄-透解-調和」層次。
  • 標本兼顧:急則治標(清熱止嘔),緩則治本(促酒代謝),三藥比例(石膏量重)暗示熱證為主要矛盾。
  • 劑型設計:水煎溫服,助藥力迅速吸收,適合酒後急證處理。

此方簡潔,契合中醫「酒病多濕熱」的理論框架,通過寒溫搭配、升降相因,達成解酒醒神之效。

傳統服藥法


石膏5兩,葛根(銼)5錢,生薑(銼)5錢。
上銼。
每服5錢,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石葛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石葛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同名稱方劑


石葛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二。 組成:石膏5兩,葛根(銼)5錢,生薑(銼)5錢。 主治:飲酒過多,大醉難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