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湯

二和湯

ER H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30%
胃經 30%
膀胱經 10%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和湯中加入甘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生津: 甘蔗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功效。二和湯多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甘蔗的清熱生津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並補充體液。

2. 和胃降逆: 甘蔗還具有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二和湯中常配伍一些辛辣燥熱的藥物,甘蔗的甘寒性質可以起到調和脾胃、降逆止嘔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傷胃。

二和湯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其辛溫解表、和胃止嘔的功效。

生薑味辛性溫,可散寒解表,溫胃止嘔,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二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胃寒嘔吐,其中生薑可溫胃散寒,促進胃氣運行,緩解嘔吐症狀,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和胃止嘔的功效。

二和湯中包含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肌發表: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發表之效,能疏散風寒,宣通表邪。二和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葛根可幫助患者發汗解表,緩解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升陽止瀉: 葛根亦有升陽止瀉之效,能升舉陽氣,固護脾胃。二和湯對於因風寒外襲導致的脾胃虛寒、泄瀉等症狀,葛根能起到調節脾胃、止瀉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和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嘔吐惡心,手足熱」,其病機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1. 胃氣上逆:嘔吐惡心多因胃失和降,氣機上逆所致。
  2. 熱鬱中焦或津傷:手足熱可能反映體內有熱,或胃陰不足導致虛熱內擾。
  3. 津液輸布失常:若熱傷津液或氣機不暢,可能加重嘔逆與燥熱之象。

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理

1. 甘蔗汁

  • 性味功效:甘寒,清熱生津、潤燥和中。
  • 作用原理
    • 生津止嘔:針對胃熱或胃陰不足之嘔惡,藉甘寒之性滋養胃陰,緩解燥熱上逆。
    • 清解虛熱:間接緩解手足熱,尤其因津虧所致之虛熱。

2. 生薑汁

  • 性味功效:辛溫,和胃降逆、止嘔散寒。
  • 作用原理
    • 降逆止嘔:直接抑制胃氣上逆,對寒熱錯雜之嘔吐皆可配伍應用。
    • 調和寒性:制約甘蔗汁、葛根汁之寒涼,避免過傷胃陽,達「辛甘化陽」之效。

3. 葛根汁

  • 性味功效:甘辛涼,生津止渴、升陽解熱。
  • 作用原理
    • 清熱生津:助甘蔗汁滋陰清熱,針對手足熱及嘔吐傷津。
    • 升清降濁:葛根輕揚升散,可助脾胃升清,間接輔助降濁止嘔。

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寒溫並用
    • 甘蔗汁、葛根汁性偏寒涼,清熱生津;生薑汁性溫,降逆散寒。三者配伍可平衡寒熱,適用於熱鬱中焦或寒熱錯雜之嘔逆。
  2. 標本兼顧
    • 治標(止嘔):生薑汁直接降逆,快速止嘔。
    • 治本(清熱生津):甘蔗汁、葛根汁滋陰清熱,解決內熱津傷之根本。
  3. 氣津同調
    • 生薑辛散調氣,葛根升清,甘蔗汁滋陰,共奏調暢氣機、恢復津液輸布之效。

總結

二和湯通過 清熱生津、和胃降逆 雙重路徑,針對「嘔吐惡心,手足熱」之症。其組方體現「辛甘化陽、甘寒生津」的配伍思維,寒溫並調,既能緩解症狀,亦兼顧潛在病機,反映古代方劑對複雜病機的靈活處理。

傳統服藥法


甘蔗汁、0生薑汁、葛根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和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足部發熱

相同名稱方劑


二和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甘蔗汁、生薑汁、葛根汁。 主治:嘔吐惡心,手足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