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椽甘蔗湯中包含甘蔗,主要是因為甘蔗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甘蔗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對於燥熱傷津、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 潤燥止咳: 甘蔗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包括糖分、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和鉀離子能潤燥止咳,對於燥咳、痰稠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甘蔗與香椽搭配使用,能起到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性疾病,如感冒、發燒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香椽甘蔗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甘蔗性寒,香椽味辛,雖有理氣化痰之效,但對於寒性體質者,單獨服用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甘蔗和香椽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入體,使藥性更平和。
- 增強藥效: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發表止痛的作用。與甘蔗、香椽同用,可以增強其化痰止咳、理氣消積的效果,促進藥效發揮,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椽甘蔗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針對「反胃」之證。反胃在中醫理論中,指飲食入胃後停滯不化,或食後嘔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等症狀,多因胃氣上逆、中焦虛寒或痰飲內停所致。方中以香櫞、甘蔗汁、生薑汁三味相配,旨在和降胃氣、溫中化痰、滋養胃陰,符合古代醫家對反胃「虛寒夾痰」或「胃津虧耗」病機的認識。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香櫞(熬濃汁)
- 香櫞性溫,味辛、苦、酸,歸肝、脾、肺經,傳統用於理氣寬中、化痰止嘔。《本草便讀》載其「下氣消痰,寬中快膈」,能疏解胃氣壅滯,化解痰濕停聚,對於因氣滯痰阻所致的反胃尤為適宜。熬濃汁後,取其辛開苦降之力,助胃氣下行。
甘蔗汁(5碗)
- 甘蔗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清潤生津、和胃降逆之效。《隨息居飲食譜》言其「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大補脾陰」,其甘寒之性可制香櫞、生薑之溫燥,同時滋養胃陰,緩解反胃導致的津液耗傷。
生薑汁(1茶杯)
- 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為止嘔要藥,能溫中止嘔、散寒化痰。《藥性論》稱其「止嘔吐不下食,散結氣」,與香櫞協同增強溫中降逆之效,並佐制甘蔗汁之寒涼,避免過於滋膩礙胃。
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
全方以「辛溫化痰降逆(香櫞、生薑)」配合「甘寒潤燥(甘蔗)」,形成溫而不燥、潤而不滯的組方特點:
- 香櫞+生薑:辛溫行氣化痰,針對胃中寒濕或氣逆,推動脾胃氣機升降。
- 甘蔗+生薑:寒熱互制,生薑防甘蔗過寒傷中,甘蔗緩生薑之燥烈,共奏和胃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適用於「胃氣虛弱兼痰濕內阻」或「胃陰不足伴輕微寒凝」之反胃。香櫞化痰開結,生薑溫中止嘔,甘蔗滋潤胃絡,三者共奏降逆和胃、調和寒熱之功,使胃氣得復、痰濕得化、津液得充,則反胃自止。然須辨證屬寒熱錯雜或虛實夾雜者為宜,若純屬胃熱或實火嘔吐,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乾香櫞2大只(熬濃汁),甘蔗汁5碗,生薑汁1茶杯。
上和勻。
早、晚各服大半茶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椽甘蔗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乾香橼2大隻(熬濃汁),甘蔗汁5碗,生薑汁1茶杯。 主治:反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