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葛根三味湯

生葛根三味湯

SHENG GE GEN SAN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17%
心經 14%
脾經 10%
小腸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7%
肝經 7%
膀胱經 5%
胃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葛根三味湯」中包含葛根,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效,且性涼味甘,能清熱解表,緩解風邪外感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為治療外感風熱之要藥。

二、葛根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熱毒的排出,同時能降低血壓,緩解頭暈頭痛等症狀,對於改善風熱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也有幫助。

因此,葛根在「生葛根三味湯」中扮演著解表清熱、疏通經絡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

生葛根三味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解葛根寒性,助其發揮功效:葛根性寒,若單獨使用,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影響藥效。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與葛根相配,可以中和葛根的寒性,提高藥效。

二、調和藥性,促進藥物吸收:葛根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肌的功效,生薑則能和胃止嘔,促進藥物吸收。兩者配合,可使藥性更協調,藥效更顯著。

此外,生薑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葛根的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生葛根三味湯」中添加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竹瀝味甘性寒,具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效。葛根性涼,善解肌熱,竹瀝與之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緩解熱病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效減毒: 葛根味甘辛性涼,入脾、胃經,擅長解肌發表,但性偏寒涼,易傷脾胃。竹瀝性寒,但兼具甘味,可緩和葛根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避免傷及脾胃,同時又能促進葛根藥效的發揮。

生葛根三味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尿,除煩止渴: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與生葛根、甘草的清熱解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之效。
  2.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 淡竹葉可利水消腫,通淋止痛,配合生葛根的解表散熱、生津止渴,有助於緩解因暑熱或外感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葛根三味湯之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因飲酒過節,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得病經1-2日者」。其證候特點為:

  1. 病因:過量飲酒,酒毒濕熱內蘊,導致氣血逆亂、經絡壅滯。
  2. 症狀
    • 不能言語:風痰阻絡,痰熱蒙蔽清竅,舌強不靈。
    • 手足不隨:經脈氣血失暢,筋肉失養,活動不利。
    • 精神昏恍:酒毒上擾神明,或痰熱內閉心神。
  3. 病程:病發初期(1-2日),邪氣尚在經絡,未深陷臟腑,故以清熱化痰、通絡開竅為治。

此方針對「酒中風」之證,屬熱證、實證,側重祛邪通絡,尤適於痰熱挾風、經絡阻滯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葛根

  • 性味功效:甘辛涼,入脾胃經,能升陽解肌、生津舒筋。
  • 方中作用
    • 解酒毒:古代認為葛根可解酒熱之毒,如《本經》載其「解諸毒」。
    • 通經活絡:緩解筋脈拘急,對於手足不隨、肌肉僵滯有效。
    • 生津濡潤:酒熱傷津,葛根汁能滋潤經脈,助氣血通行。

(2) 生薑汁

  • 性味功效:辛溫,入肺脾胃經,化痰止嘔、宣散風邪。
  • 方中作用
    • 化痰開竅:辛溫之性助化痰濕,配合竹瀝加強祛痰之力,改善言語不利。
    • 和中降逆:緩解酒後胃氣上逆,防止痰濁內擾。
    • 反佐制約:葛根、竹瀝偏涼,生薑辛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遏邪氣。

(3) 竹瀝(或替代品)

  • 性味功效:甘寒滑利,入心肝肺經,清熱豁痰、透絡開竅。
  • 方中作用
    • 化痰通絡:針對痰熱阻絡之手足不遂、舌強不語,如《本草衍義》言其「為痰家聖藥」。
    • 清熱醒神:解酒毒之熱,緩解精神昏恍。
  • 替代邏輯
    原方強調竹瀝為核心,若不可得,則以(菫)竹根、竹葉或弩條煎汁代替,皆取竹類植物清熱化痰、通利經絡之共性,唯效力次第遞減。

三、配伍原理與療效推論

  1. 協同祛邪

    • 葛根 解酒毒、通經絡,生薑 化痰醒脾,竹瀝 清熱滌痰,三藥共奏通絡開竅之效。
    • 葛根汁「榨取極盡」,搭配竹瀝反覆潑灑,意在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增強藥力透達。
  2. 動靜結合

    • 葛根升散、竹瀝滑利,助痰濕外泄;生薑辛溫走动,引藥上行,改善言語不利。
  3. 標本兼顧

    • 治標在於 化痰通絡,緩解肢體、言語障礙;
    • 治本在於 清解酒毒,祛除致病之源。

四、總結

此方以 清熱化痰、通絡開竅 為核心,針對酒後中風初起之痰熱閉阻證,透過葛根解肌、竹瀝滌痰、生薑化痰的協同作用,恢復氣血流通與神明清醒。其組方簡練,重點突出,體現古方「就地取材、因證制方」的靈活性,尤重祛邪而兼顧津液,符合「急則治標」之則。

傳統服藥法


生葛根1挺(長一尺,徑三寸), 生薑汁1合, 竹瀝2大升(如不可得,宜用(菫)竹根1大升,切。以水1大鬥,緩少煎取2大升以代竹瀝;如竹根不可得,以細切(菫)竹葉1大升,以水1大鬥,如上法煎取2大升,以代竹瀝;如無竹葉,宜細切弩條1大升,以水1大鬥,煎取2大升代之)。
上藥先取生葛根淨洗刷,使搗極碎且空,榨取汁令盡訖,又搗,即以竹瀝潑灑,極榨取汁;汁盡又搗,潑灑不限遍數,以葛根粉汁盡為度;用生薑汁,綿濾之。細細緩服之,不限遍數,及食前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因飲酒過節,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得病經1-2日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本方。
  • 對本方過敏者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生葛根三味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許仁則方》。 組成:生葛根1挺(長1尺,徑3寸),生薑汁1合,竹瀝2大升(如不可得,宜用(菫)竹根1大升,切。以水1大鬭,緩少煎取2大升以代竹瀝;如竹根不可得,以細切(菫)竹葉1大升,以水1大鬭,如上法煎取2大升,以代竹瀝;如無竹葉,宜細切弩條1大升,以水1大鬭,煎取2大升代之)。 主治:中風,因飲酒過節,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得病經1-2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