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鶴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因其清熱瀉火、利濕止痛之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其能清解暑熱,並能利濕止痛,對於因濕熱內蘊、膀胱濕熱所致的熱淋、小便澀痛、尿血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白鶴散作為治療熱淋、小便澀痛的常用方劑,寒水石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瀉火,更能利濕止痛,進一步緩解病症。
白鶴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之效。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可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高熱、煩躁、口渴、咽痛等症狀。
- 解毒涼血: 石膏亦能解毒涼血,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痄腮等。
白鶴散以石膏為君藥,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適用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痄腮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鶴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針對「熱毒壅結」所致之瘡腫,症見局部腫硬、發熱、難以消散。其病機為熱邪熾盛,氣血瘀滯,形成堅硬腫塊。寒水石性寒,能清熱瀉火、軟堅散結,外用直接作用於患處,結合萬金膏貼敷,可引熱外透、促瘡頭潰破;後續配合七聖散掃塗周邊,進一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形成「內消外透」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寒水石
- 炮製關鍵:炭火煅燒至通赤,增強其收斂與滲透力,且區別於石膏(燒後爆裂者不用),確保藥性純粹。
- 功效:性辛鹹而寒,《本草綱目》載其能「涼血降火,止牙疼,消腫毒」,此處取其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力,針對熱毒凝聚之硬腫。
配伍邏輯
- 先導階段:寒水石研末冷水調敷,利用其寒性直接清解局部熱毒,兼以辛味散結,促使腫硬處「軟化」為瘡頭,為膿潰創造條件。
- 後續階段:萬金膏(多含活血化瘀、拔毒生肌之品)貼敷瘡頭,引邪外泄;七聖散(推測含黃連、黃柏等清熱藥)周掃腫處,内外合治,防止熱毒擴散。
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的法則,通過寒水石局部降火軟堅,改變熱毒瘀結的病理環境;繼以膏藥貼敷引導膿成潰破,再以清熱藥箍圍消腫,形成「清解—透毒—圍消」的遞進治療策略,適用於陽證瘡腫初期未潰者。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2兩(軟者。燒不爆散者,乃是寒水石;燒爆裂散,即是石膏,不可用)。上用炭火燒寒水石通赤,為細末。
冷水調少許在瘡高處,後用萬金膏貼,1日1次,用此藥後便軟做瘡頭兒,更用七聖散,掃膏藥周回腫處,藥於即更掃。
(《普濟方》卷二七八引《衛生家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白鶴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三。 組成:寒水石2兩(軟者。燒不爆散者,乃是寒水石;燒爆裂散,即是石膏,不可用)。 主治:瘡腫,熱毒腫硬難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