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耆散

BAI ZHU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九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1%
肝經 6%
大腸經 4%
膽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0%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黃耆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朮能補脾胃之氣,促進氣血生化,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恢復體力,提升抗病能力。
  2. 扶正祛邪:白朮能補氣固表,有助於扶正祛邪,提高人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在白朮黃耆散中,白朮與黃耆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益氣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氣虛弱、氣血不足等症。

白朮黃耆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益胃的功效,與白朮配伍,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機體抵抗外邪入侵,與白朮合用,可增強抗病能力,改善體虛易感的狀況,適合於氣虛、脾虛導致的各種病症。

白朮黃耆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含了白朮、黃耆等多種中藥材。在該方中加入當歸這一成分,主要出於調和血氣與補血活血之考量。根據中醫理論,當歸性溫味甘辛,入肝經,是婦科疾病及各種血虛症狀中的常用藥材,具有很好的補血及活血作用。在白朮黃耆散中,白朮與黃耆均為補益脾胃之佳品,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是生血之源。因此,在此基礎上添加當歸,能夠更好地調節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新生,使整體方劑達到更好的健脾補氣、養血安神之效。此外,當歸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作用,幫助改善因氣血兩虛導致的疲倦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總體來說,當歸在白朮黃耆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原則中“補氣必佐以養血”的智慧。

白朮黃耆散為一常見之中藥方劑,主要由白朮、黃耆兩味藥材為主體構成,用以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然而,在部分典籍或臨床應用中,亦會加入黃芩這味藥材。黃芩性寒味苦,歸肺、膽、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其之所以被加進白朮黃耆散中,主要是考慮到疾病狀態下的多種可能併發症,例如脾胃虛弱所引起的濕熱內生,或是表虛不固導致外邪入侵等情形。

黃芩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避免濕熱困脾而加重脾胃負擔;同時,對於因表氣虛弱而易感風邪者,黃芩還可增強機體對外來病原的抵抗力,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因此,加入黃芩不僅可以增強原方的治療範圍,還能針對特定症狀進行調整,使整個處方更加全面和完善。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及患者體質適量加減,以達到最佳療效。

白朮黃耆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氣虛,滋養血虛: 白朮、黃耆補氣健脾,但可能出現燥熱之弊。白芍性涼,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緩解白朮、黃耆的燥性,並滋養因氣虛而引發的血虛,使補氣功效更為平和、持久。

2. 協調補氣與養血,促進氣血雙補: 白朮黃耆散以補氣為主,白芍則兼顧養血,兩者相輔相成,促進氣血雙補。氣血充足,則脾胃功能健運,氣機順暢,身體抵抗力增強,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白朮黃耆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表:石膏性寒,具有清熱解表之功,能瀉火解熱,與白朮、黃耆等溫補藥材相配,可起到寒熱平衡的效果,避免溫補藥材過於燥熱,造成上火等不良反應。
  2. 燥濕利水:白朮黃耆散主治脾虛濕盛,石膏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配合白朮健脾益氣,黃耆補氣固表,共同達到健脾利濕、固表止汗的效果。

白朮黃耆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朮性溫燥,黃耆性溫燥,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白朮黃耆散補氣健脾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因此,甘草在白朮黃耆散中扮演着調和藥性、增強補益效果的重要角色。

白朮黃耆散的組成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白朮黃耆散以健脾益氣為主,而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避免濕邪阻滯脾胃,影響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茯苓性平味甘,能緩和白朮黃耆散中白朮的燥性,黃耆的溫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脾胃吸收,達到最佳的療效。

茯苓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藥效,更能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溫,使白朮黃耆散更加安全有效。

白朮黃耆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考量其清熱利濕、止渴生津的作用。

白朮黃耆散以健脾益氣為主,但若患者脾虛兼夾濕熱,則僅靠健脾益氣不足以完全奏效。寒水石性寒,能清熱瀉火,利濕化濁,可有效改善濕熱內蘊所致的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配合白朮、黃耆等藥物,可更好地達到健脾利濕、益氣止渴的功效。

白朮黃耆散為一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由白朮、黃耆兩味藥材組成,用以補氣健脾。在某些變形或加減方中會加入肉桂,此舉旨在強化該方劑溫陽補氣的功效。肉桂性熱味辛,歸心、腎、肝、脾經,能助陽散寒、溫經通脈,對於脾腎陽虛所導致的肢冷畏寒、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在白朮黃耆散中添加肉桂,一方面可以利用肉桂的溫熱屬性來增強整體方劑的溫陽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另一方面,肉桂還具有行氣活血之功,可幫助改善因氣虛所致的血液循環不暢問題。總體而言,加入肉桂使白朮黃耆散不僅能夠補氣健脾,還能夠溫腎壯陽,適合於治療那些除了脾氣虛弱外,還有腎陽不足表現的患者,從而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白朮黃耆散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由白朮、黃耆兩大成分構成,輔以人參等補益之品,共同發揮其健脾益氣、固表止汗之效。方中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善於大補元氣,復脈固脫,是為補氣之上品。人參在此方中扮演關鍵角色,與白朮、黃耆相輔相成,強化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成,增強機體免疫,對治療脾虛食少、倦怠乏力、自汗等症有顯著療效。三藥聯用,不僅增強了整體的補益效果,還兼顧了脾胃的調理,達到了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平衡狀態,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白朮黃耆散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由白朮、黃耆兩味藥物為基底,再輔以多種其他草藥精製而成。其中,川芎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加入原因與方劑整體療效緊密相連。川芎,古稱「血中之氣藥」,具有活血行氣、袪風止痛之功效。在白朮黃耆散中,白朮與黃耆皆為補脾益氣之上品,而脾主運化,氣為血之帥,故需川芎以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氣血流通,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此外,川芎之辛溫性質,能引導藥力深入腠理,增強藥物對病所之到達能力,並能協同白朮、黃耆提升人體正氣,對抗外邪,從而使白朮黃耆散在治療脾虛濕困、氣血兩虧等症狀時,更顯得圓滿周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朮黃耆散」

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尿、健脾益氣、燥濕健脾、扶正固本、安胎、祛風除濕、消暑化濕、健脾益氣、健脾和胃、補益中氣、通陽、利尿、生肌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補虛、生肌、斂瘡、益氣生津、補血養血、托毒排膿、補中益氣、滋陰補血等功效。

當歸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潤燥滑腸、活血調經、養血調經、活血化瘀、祛風濕、止血、補血、潤燥、滑腸等功效。

黃芩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白芍

白芍性涼,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斂陰養血、養肝明目、潤腸通便、緩急止痛、涼血養陰、補血補肝、益陰養肝、斂陰養血、清熱涼血、益氣活血、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緩急止痛、安神定驚等功效。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甘草

甘草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寒水石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人參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主治功效:

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部感到發熱。

自汗:不因勞動或天氣炎熱而自動出汗。

四肢痿劣:四肢無力,活動不靈活。

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吃的東西減少。

肌瘦昏昧:肌肉消瘦,精神恍惚,頭昏眼花。

總結:

中藥方劑「白朮黃耆散」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益氣、活血、調經、止痛、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手心腳心發熱身體容易出汗心情煩燥四肢痿軟無力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黃耆散,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白朮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 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