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耆散

BAI ZHU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九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1%
肝經 6%
大腸經 4%
膽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0%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朮黃耆散」

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尿、健脾益氣、燥濕健脾、扶正固本、安胎、祛風除濕、消暑化濕、健脾益氣、健脾和胃、補益中氣、通陽、利尿、生肌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補虛、生肌、斂瘡、益氣生津、補血養血、托毒排膿、補中益氣、滋陰補血等功效。

當歸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潤燥滑腸、活血調經、養血調經、活血化瘀、祛風濕、止血、補血、潤燥、滑腸等功效。

黃芩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白芍

白芍性涼,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斂陰養血、養肝明目、潤腸通便、緩急止痛、涼血養陰、補血補肝、益陰養肝、斂陰養血、清熱涼血、益氣活血、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緩急止痛、安神定驚等功效。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甘草

甘草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寒水石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人參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主治功效:

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部感到發熱。

自汗:不因勞動或天氣炎熱而自動出汗。

四肢痿劣:四肢無力,活動不靈活。

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吃的東西減少。

肌瘦昏昧:肌肉消瘦,精神恍惚,頭昏眼花。

總結:

中藥方劑「白朮黃耆散」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益氣、活血、調經、止痛、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 白朮、黃耆:益氣固表。
  • 當歸、黃芩、白芍、石膏、甘草、茯苓、寒水石、肉桂、人參、川芎:清熱除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手心腳心發熱身體容易出汗心情煩燥四肢痿軟無力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黃耆散,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白朮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 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