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安崩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氣固脫: 人參為補氣藥,能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崩湯治療崩漏,常因氣虛導致血不歸經,人參能補益元氣,使氣血充盈,固攝失血,達到止崩止漏之效。
- 扶正祛邪: 安崩湯以補氣固脫為本,但亦需兼顧祛邪。人參亦具有一定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輔助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崩漏的目的。
總而言之,人參在安崩湯中起到補氣固脫、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為治療崩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崩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安崩湯治療崩漏,常因氣虛、脾虛、血虛所致,黃耆補氣固表,可以改善氣虛導致的崩漏症狀,同時也能固攝血液,防止血不循經而漏。
- 益氣生血: 安崩湯中,黃耆可與其他補血藥物,如當歸、白芍等,共同作用,起到益氣生血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血虛狀態,減輕崩漏症狀。
安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安崩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崩漏,白朮能補脾益氣,促進氣血生化,改善崩漏症狀。
- 固攝止崩: 白朮具有收斂止崩的作用,能固攝血液,減少出血量。安崩湯中常配伍其他收斂止血藥物,白朮可加強其固攝止崩之效。
總之,白朮在安崩湯中起到健脾益氣、固攝止崩的雙重作用,是治療崩漏症的重要藥物。
安崩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安崩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三七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並有助於骨折癒合。
- 補氣益血,強健筋骨: 三七還具有補氣益血、強健筋骨的作用。安崩湯中往往會加入其他補氣益血的中藥,三七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效果,促進傷患恢復元氣,加速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安崩湯」主治功效分析
安崩湯,源於《類證治裁》記載,主要由人參、黃耆、白朮、三七四味藥材組成。其主治功效明確指向「崩中」,即婦女血崩之證。古籍中對此方劑的應用和原理有著深刻的闡述。
病機分析:
所謂「崩中」,乃指婦女非經期時,子宮出血量大且持續不止的病症。其發病原因多與氣虛、血脫相關,亦可能與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有關。從《類證治裁》中「血脫者益氣」的論述可見,血崩之際,氣血往往同時虧損,氣虛則固攝無力,血失則更加重氣虛,二者互為因果,導致病情加劇。
治療原理:
安崩湯的治療原理,概括而言,為「益氣固脫,活血止崩」。其組方精妙,環環相扣:
人參、黃耆: 此二藥為補氣之要藥。人參大補元氣,具有補氣固本、益精養血之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為虛弱之體提供根本支持。黃耆則補中益氣,升陽固表,有助於恢復氣的升提固攝作用,使氣血不再外溢。二者合用,共奏益氣固脫之效,為治療氣虛型崩漏之基礎。
白朮: 白朮健脾和胃,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旺,則氣血充盈,固攝有力。白朮在此方中,既能輔助人參、黃耆補氣,又能從根本上解決氣血生化不足的問題,進一步鞏固止血效果。
三七: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兼具鎮痛消炎之效。血崩不止,往往伴有瘀血阻滯,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祛除瘀血,使經脈暢通,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其止血生肌之功,又可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防止崩漏反覆。
功效總結:
安崩湯針對氣虛血脫型崩漏,以人參、黃耆補氣固本,白朮健脾益氣,三七活血止血,四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脫、活血止崩之功。其治療思路明確,切中病機,能迅速控制出血,改善患者的虛弱狀態,從而達到返危為安的目的。
古籍印證:
《石室祕錄》中指出「蓋崩血之後,惟氣獨存,不補氣而單補血,緩不濟事,今亟固其欲絕之氣,佐之三七以澀其血,氣固而血自不脫也。」,明確點出安崩湯以補氣為先,輔以三七活血止血的治療思路。另,《齊氏醫案》中記載了用安崩湯治療周大有之妾「性多欲、忽暴崩不止」的案例,同樣驗證了此方在治療血崩中的顯著療效。
總結:
安崩湯以其補氣固本、活血止崩之效,在治療婦女崩漏方面,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其組方合理,藥物之間相互協同,能有效地針對氣虛血脫型崩漏,迅速控制出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黃耆1兩,白朮1兩,三七3錢。
《性病》本方用法:水煎前藥,調三七根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崩湯是一張補氣固崩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崩漏、帶下、白帶、胎漏、產後出血等。但由於方中含有三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安崩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人參2錢,黃耆1兩,白朮1兩,三七3錢。 主治:五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