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當歸補血湯

加減當歸補血湯

JIA JIAN DANG GUI BU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1%
大腸經 11%
三焦經 8%
胃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當歸補血湯」中包含「當歸」,原因如下:

  1. 補血之要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為補血方劑中常用藥,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藥性相合: 加減當歸補血湯旨在補血,而當歸補血之力強,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補血效果。例如,與熟地黃、白芍等藥材搭配,能更有效地滋陰補血,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加減當歸補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為了增強補氣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不僅能補益氣血,更能提升補血效果,促進血行,使氣血流通,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氣血不足症狀。

此外,黃耆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使補血效果更持久。

加減當歸補血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速度,有助於補血湯藥效的發揮,更有效地將藥物成分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2. 補氣養血,增強體質: 三七亦有補氣養血的作用,與當歸等補血藥物相輔相成,可以增強體質,提升補血效果,並能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貧血癥狀。

「加減當歸補血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當患者出現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等症狀時,加入桑葉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緩解症狀。
  2.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桑葉亦可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對於因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如風疹、麻疹等,具有較好的療效。當患者伴隨發熱、皮膚瘙癢等症狀時,加入桑葉可有效緩解。

因此,在「加減當歸補血湯」中加入桑葉,不僅能補血,更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當歸補血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源自古代醫家對「年老血崩」之調治,尤適用於氣血虛衰、衝任不固所致之崩漏。其主治要點在於:

  1. 孀婦或老婦血崩:因天癸已竭、陰精虧虛,復因情志或勞損導致「氣衝血室」,逼迫血液妄行。
  2. 暫止暴漏:方後註明「止暫時之漏」,強調其急則治標之效,非長期調本之方,契合「血脫益氣」之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配伍

    • 當歸(酒洗):酒製上行,補血活血,引藥入血分,兼調衝任。
    • 黃耆(生用):大補脾肺之氣,固表攝血,與當歸合用(1:1)側重「氣旺生血」,非單純補血,實爲「舉陷固脫」。
    • 三七根末:化瘀止血,寓「通澀並用」之巧,防離經之血留瘀。
    • 桑葉:清肝涼血,抑木氣橫逆(肝鬱化火可擾動血室),且輕清上達,助黃耆升提下陷之氣。
  2. 兼證加減

    • 杭芍炭、貫眾炭:針對「氣衝血室」之變證。
      • 芍藥炒炭酸收,斂肝陰以平衝氣;
      • 貫眾炭清熱解毒止血,古代用於「崩中帶下」,二者炭用增其澀血之力。
  3. 後續調本
    原方暫止崩後,續增白朮、熟地等,轉爲「補精固本」:

    • 白朮健脾統血,熟地滋腎填精,山藥脾腎雙補,麥冬、五味子斂陰生津,共復「精血同源」之常。

治療機理綜析
此方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層次:

  • 標證:以當歸、黃耆氣血雙補爲君,佐三七止血防瘀,桑葉調肝爲使,速固氣血脫失。
  • 本證:因老婦崩漏根於腎精虧竭,故後續加強補腎健脾,始能「正本清源」,契合「補精之味尚少」之古訓。

全方邏輯嚴謹,標本有序,反映古代醫家對「老年血崩」病機(虛、瘀、熱交錯)的深刻掌握。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酒洗),黃耆1兩(生用),三七根末3錢,桑葉14片。
孀婦年老血崩,系氣衝血室,加杭芍炭3錢,貫眾炭3錢。
水煎服。
宜斷色慾。
老婦陰精既虧,用此方以止暫時之漏,實有奇功,而不可責其永遠之績者,以補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劑後,再增入白朮五錢、熟地一兩、山藥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服百劑,則崩漏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減當歸補血湯有補血止血的作用,但是如果體內有濕熱,則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當歸補血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當歸1兩(酒洗),黃耆1兩(生用),三七根末3錢,桑葉14片。 主治:年老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