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虎湯

ZHI 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19%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9%
脾經 6%
三焦經 1%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治虎湯」以當歸、地榆、生地黃、黃耆、三七、麥門冬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人被虎的牙或爪傷害。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平肝息風、利水消腫、補血、清熱利尿等功效,三七可以止血、散瘀、活血化瘀,縮短出血時間,促進血凝塊形成,防止血栓形成,它還能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積滯等症,三七具有平肝息風的功效,可以調節神經、免疫功能,舒緩神經興奮,減輕炎症反應。三七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腎臟排泄多餘的水分和電解質,改善水腫症狀,它還有補血的功效,可以促進造血,提高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改善貧血癥狀,另外,三七還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可以刺激腎臟,增強尿液分泌,排多餘水分及毒素。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3兩,地榆1兩,生地3兩,黃耆3錢,三七根末1兩,麥冬3兩。
水十碗,煎數碗。忽其暢飲。服完必安然而臥,明日傷處大癢,又服一劑,又臥,如是五日,瘡口生合而愈。

方劑組成解釋


  •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 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
  • 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感冒、發熱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治虎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當歸3兩,地榆1兩,生地3兩,黃耆3錢,三七根末1兩,麥冬3兩。 主治:人爲虎牙爪所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