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血湯

SHOU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0%
肺經 14%
腎經 13%
脾經 11%
大腸經 7%
三焦經 5%
胃經 1%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收血湯」,主要成分有熟地黃、生地黃、荊芥、三七、當歸、黃耆等,具有補血活血、滋陰涼血、止血化瘀,散風寒發汗的功效,主治失血的徵兆。

熟地黃: 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補血益精、滋陰涼血、養肝補腎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盜汗遺精、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

生地黃: 性寒,味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益氣養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傷陰、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吐血衄血、咯血咳血、便血尿血、虛勞發熱、盜汗遺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荊芥: 性微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癢消腫、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氣喘、皮膚瘙癢、風疹蕁麻疹、濕疹等症。

三七: 性微溫,味甘,歸肝、胃經。具有止血化瘀、消腫止痛、平肝息風、活血化瘀的功效。用於治療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肝火上亢、眩暈頭痛、中風偏癱等症。

當歸: 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化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盜汗遺精、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感冒、風寒、咳嗽、氣喘等症。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中、升陽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盜汗、畏寒肢冷、脾虛泄瀉、水腫尿少、肺虛咳嗽、氣短喘息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收血湯」,具有補血活血、滋陰涼血、止血化瘀,散風寒發汗的功效,主治失血的徵兆,常被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如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生地1兩,荊芥1錢,三七根末3錢,當歸1兩,黃耆1兩。
補血,補氣,止血,引經。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收血湯由熟地黃、生地黃、荊芥、三七、當歸、黃耆等中藥組成。熟地黃和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荊芥具有發散風寒、止血的作用,三七具有化瘀止血的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收斂止血,治療各種出血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收血湯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症狀,建議先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收血湯。

相關疾病


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收血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二地1兩,當歸1兩,黃耆1兩,焦朮3分,炮薑3分,側柏3分(炒),山漆3分。 主治:鼻衄屬虛火,飲熱惡冷者。

收血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熟地2兩,生地1兩,荊芥1錢,三七根末3錢,當歸1兩,黃耆1兩。 主治:補血,補氣,止血,引經。主治:失血之證,有從口鼻出者,有從九竅出者,有從手足毛孔而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