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虎湯

制虎湯

ZHI 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21%
心經 21%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脾經 5%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制虎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虎傷常常會造成皮肉破損、瘀血腫痛,當歸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要藥,可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虎傷常會造成失血,當歸能補充血液,促進身體恢復。

因此,制虎湯中加入當歸,可謂是兼具活血化瘀與補血養血之效,有助於治療虎傷。

制虎湯中加入地榆,主要是為了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方中因虎傷或外傷出血不止,故以地榆清熱涼血,止血消腫,與其他藥物配伍,達到止血生肌、消腫止痛的療效。

此外,地榆還有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控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提升療效。

制虎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虎傷多伴有熱毒入侵、血熱妄行,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傷口發熱、腫痛、出血等症狀。
  2. 滋陰補血: 生地黃同時能滋陰補血,改善因失血造成的氣血不足,促進傷口癒合。虎傷常造成氣血耗損,生地黃能補充氣血,加速傷口修復,增強患者抵抗力。

制虎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 三七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制虎湯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三七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二、補氣益血: 三七亦有補氣益血之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修復。制虎湯中加入三七,可補充因傷病導致的氣血不足,有助於整體恢復。

制虎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燥、清心除煩的功效。制虎湯主治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乾口渴等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潤燥之性可以緩解燥熱之症,滋養肺陰,潤燥止咳。
  2. 降火生津:制虎湯中含有較多辛溫燥烈之藥,如川芎、枳實等,容易耗傷津液。麥門冬具有降火生津的作用,可以平衡方劑燥熱之性,避免傷津耗液,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患者的體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虎咬傷」,其效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滋陰生肌。古人認為虎咬傷後,毒邪熾盛,易耗傷陰血,故以大劑滋陰涼血之品為主,佐以活血止血藥,促使傷口癒合。服後安臥,待瘡口發癢,顯示血氣漸復,續服數劑後,瘡口生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當歸(3兩):活血補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化瘀生新。「血活則毒散」,助傷處組織修復。
  2. 地榆(1兩):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古方多用於金瘡出血,其收斂之性可控制傷口滲血,防止熱毒內陷。
  3. 生地(3兩):滋陰涼血,清解血分熱毒。虎咬傷後易現血熱妄行,生地能養陰制火,減少炎症。
  4. 三七根(1兩,研末):散瘀定痛,止血不留瘀。直接作用於傷處,內外兼治,緩解疼痛與出血。
  5. 麥冬(3兩):養陰生津,潤燥清熱。助生地滋養陰液,預防傷後津虧發熱,維持臟腑潤澤。

配伍核心

  • 活血與止血並行:當歸、三七活血化瘀,地榆、三七止血,形成「通中有守」的止血生肌機制。
  • 滋陰與涼血共濟:生地、麥冬補陰液,地榆清血熱,針對虎咬後「熱毒灼陰」之病機。
  • 劑量側重養血:當歸、生地、麥冬用量獨大,強調「陰血充足則瘡自斂」的理念。

治療原理推論
虎咬傷後,外傷與熱毒交織,氣血兩傷。此方通過涼血解毒控制熱勢,活血止血調和局部氣血,滋陰生津支援修復。服後「大癢」為氣血運行、新肉將生之兆,連續用藥使陰血得充,瘡口漸合。全方側重內在調養,非直接攻毒,反映「扶正祛邪」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當歸3兩,地榆1兩,生地3兩,三七根(末)1兩,麥冬3兩。
水10碗,煎數碗,令其暢飲,服完必安而臥。明日傷處大癢,又服1劑再臥。如是5日,瘡口生合而愈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制虎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當歸3兩,地榆1兩,生地3兩,三七根(末)1兩,麥冬3兩。 主治:虎咬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