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活絡丹

金剛活絡丹

JIN GANG HUO LU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12%
脾經 12%
心經 10%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10%
膀胱經 5%
小腸經 5%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剛活絡丹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補肝腎,強筋骨: 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增強筋骨力量,改善關節疼痛,適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與金剛活絡丹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相輔相成。
  2. 祛風濕,止痛: 五加皮具有一定的祛風濕作用,可緩解風寒溼邪對經絡的阻滯,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金剛活絡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組成中包含馬錢子,這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的中藥材。馬錢子的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等病症,馬錢子可幫助緩解疼痛與不適感,並促進局部血流,從而加速癒合。

此外,馬錢子對於癥結的排出和毒素的清理也有助益,能夠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金剛活絡丹中,馬錢子的加入使得方劑的綜合療效更為強強聯合,尤其註重於活絡和止痛的作用。因此,馬錢子在此方劑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助於整體療效的發揮,並為臨牀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金剛活絡丹中加入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金剛活絡丹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三七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輔助藥物達到活絡筋骨的效果。

二、止血生肌:三七亦具止血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傷口感染,對於骨折或外傷引起的出血、疼痛,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骨骼再生。

金剛活絡丹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金剛活絡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幫助傷患恢復。
  2. 行氣止痛:紅花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解除疼痛。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紅花能起到行氣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促進傷患的康復。

金剛活絡丹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咳,化痰散結: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其具有理氣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可宣肺化痰,疏肝理氣,對於痰阻氣滯所致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金剛活絡丹通常由多味藥材組成,橘紅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合,可疏散風寒,通絡止痛。與茯苓、澤瀉等藥物配合,可健脾利濕,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剛活絡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扭傷、挫傷」,屬中醫「筋傷」「跌打損傷」範疇。其功效集中於「疏經活絡、消腫止痛」,針對外傷導致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損傷多因外力作用,使氣血運行失常,瘀血內停,故而需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治療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活血破瘀、通絡止痛

  • 金剛蓮(又名「金剛藤」或「菝葜」):
    性味辛溫,具祛風濕、強筋骨、散瘀消腫之效。其力峻猛,善通經絡,針對瘀血阻滯之腫痛,為祛邪之主藥。
  • 馬錢子霜(製馬錢子):
    大毒而性烈,能通行十二經絡,擅長散結消腫、止痛。其藥效峻猛,於方中主攻深層瘀阻,尤適頑固性疼痛。然需炮製減毒,並嚴格控制用量。

2. 臣藥:輔助活血、強筋續傷

  • 香五加皮(南五加皮或刺五加):
    辛溫入肝腎,既能祛風濕,又可補肝腎、強筋骨。與君藥協力,兼顧「通絡止痛」與「修復筋骨」,防祛瘀過猛傷正。
  •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特點為「散瘀而不傷新血」。能緩解馬錢子之毒性烈性,並促進局部微循環,加速腫脹消退。
  • 藏紅花
    活血力強而性平和,能通經散鬱,助君藥疏通經絡,兼解血中瘀熱。

3. 佐使藥:理氣化痰、接骨續筋

  • 川橘紅
    辛香理氣化痰,防瘀久化濕成痰。氣行則血行,間接增強全方活血之效。
  • 接骨木
    傳統接筋續骨要藥,性平味甘苦,能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尤其針對扭挫傷後筋絡失穩,佐助五加皮強化續傷之效。

方劑配伍特點

  • 峻藥緩用:馬錢子、金剛蓮等毒性藥佔比高,但通過分裝膠囊(0.3克/粒)控制單次劑量,體現「猛藥輕投」思路,減緩毒性累積風險。
  • 攻補兼施:以香五加皮、接骨木補肝腎、強筋骨,平衡馬錢子、金剛蓮的攻伐之性,避免耗傷正氣。
  • 氣血並調:藏紅花、三七主血分,川橘紅理氣分,符合「血瘀必兼氣滯」的筋傷病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瘀血阻絡」核心病機,以馬錢子、金剛蓮為主力破瘀開結;三七、藏紅花助活血通經;五加皮、接骨木修復筋骨;橘紅理氣化痰,共成「破瘀—通絡—續傷」三層次治療鏈。睡前服藥,可能借衛氣夜行於陰之勢,助藥力深入修復損傷。

傳統服藥法


金剛蓮900克,香五加皮900克,馬錢子霜900克,三七9克,藏紅花9克,川橘紅9克,接骨木9克。
疏經活絡、消腫止痛。
上藥各為細末,混合。按0.3克分裝膠囊,或製片備用。
每服2-3粒(片);睡前服;重症可服3-5粒(片)。
本方有毒性藥物,用量不可過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剛活絡丹, 出處:《古今名方》引《張天樂十二秘方制藥經驗》。 組成:金剛蓮900g,香五加皮900g,馬錢子霜900g,三七9g,藏紅花9g,川橘紅9g,接骨木9g。 主治:疏經活絡、消腫止痛。主治:各種扭傷、挫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