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救脫湯

益氣救脫湯

YI QI JIU TUO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4.6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11%
脾經 11%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益氣救脫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脫: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之效。救脫湯主要針對元氣虛脫、氣血不足、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人參能迅速補充元氣,使氣血充盈,脈象回歸正常,有助於脫危。
  2. 扶正祛邪: 人參亦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救脫湯除了救治危重症狀,亦需扶持正氣,以利於患者康復。人參的加入,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加速恢復健康。

益氣救脫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救逆回陽: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運行不暢、心脈瘀阻導致的危重病症,如昏迷、脈微欲絕等,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起到救逆回陽的作用。
  2. 補氣益血,扶正固本: 三七亦有補氣益血之效,與方中其他補氣益血藥物如人參、黃芪等配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虛弱狀態,達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因此,三七在益氣救脫湯中起到活血化瘀、救逆回陽、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綜合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益氣救脫湯之傳統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婦科醫籍,專治「産後氣虛血崩之輕證」。産後氣血驟虛,若復因勞傷或胞宮未復,易致氣不攝血而暴下不止,屬「氣隨血脫」之輕證。其病機關鍵在「元氣虧虛,血失統攝」,症見惡露量多色淡、氣短神疲、面白汗出,然未至厥逆脈微之危候,故以益氣固脫為要。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

    • 人參(主藥):大補元氣,速復脾肺之氣以攝血。《本草綱目》謂其「治男婦虛證……血崩不止」,藉其甘溫之力提振陽氣,使氣旺則血自歸經。
    • 三七粉(輔藥):止血散瘀,既防離經之血留瘀,又助人參固脫。《玉揪藥解》云其「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與人參相配,一補一通,止血而不留瘀。
  2. 方義解析

    • 峻補元氣為本:人參獨重其量(古代常用至一兩以上),急固欲脫之氣,氣復則血攝,契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
    • 止血兼防瘀滯:三七分量較輕(通常一至二錢),取其化瘀止血之性,針對産後多瘀之體質,避免止血過驟反致胞宮瘀阻。
  3. 治療原理

    • 氣血互根:氣虛不守則血崩,血脫益耗其氣,故以人參直接補氣固脫,截斷病勢。
    • 標本同治:人參治本以攝血,三七治標以止血,雖藥簡力專,卻暗合「補中寓消」之旨。

三、適用證候延伸推論
從組方思路可推測,此方亦可能用於:

  • 氣虛型血證:如崩漏、吐血屬氣不攝血者,然須無熱象(如口渴、脈數)。
  • 虛損急救:若見大汗、脈微之氣脫先兆,可配合煅龍牡等收澀之品增效。

此方體現中醫「治急證不避峻藥」之思維,以人參救脫、三七防變,藥少而力專,適用於氣虛血崩之輕緩階段,若遇重症仍需配伍附子、阿膠等加強回陽滋陰之力。

傳統服藥法


人參、三七粉。
峻補元氣,止血固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救脫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人參、三七粉。 主治:峻補元氣,止血固脫。主治:産後氣虛血崩之輕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